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數位産品被指修不起:只換不修虛高報價成顯規則

2013-12-12 10:54 來源:京華時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如今手機、數位相機等電子産品早已成為了人們生活的必需品,但這些産品高昂的維修費用也給消費者帶來了困擾。故障原因不透明、維修價格過高,這樣的問題很多消費者都遇到過。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市場不規範,只換不修、虛高報價成為行業“顯規則”;另一方面也有技術更新換代過快,零配件因稀缺而價格過高的因素。

  □亂象

  數位相機維修貴

  前不久中國電子商會發佈的《2013年1—6月份中國數位相機消費需求調研報告》顯示,數位相機的返修率超過20%,遠高於家電産品以及電腦等IT産品。報告還顯示,今年上半年消費者對數位相機的投訴量同比增長近一倍,投訴的熱點之一就是維修費用過高。

  家住海淀的侯先生在2011年7月份花了接近兩萬元買了一台佳能5DII單眼相機,去年年底出去玩的時候發現開不了機。今年年初,侯先生拿著機子去到東單的佳能北京快修中心,經檢測是主機板漏電,佳能快修中心給出了兩種解決辦法,第一是更換新主機板,要價2638元,第二是換上再生主機板(也就是舊主機板),加上修理費也要1000元左右。侯先生最後選擇了換新主機板,但是他想不明白的是,主機板漏電為什麼不能修,非要讓人花這麼多錢換一個新主機板。

  相比于侯先生,家住北京朝陽區的張女士遭遇就更加誇張了。上個月,張女士的一台尼康數位相機液晶顯示屏摔碎了,她隨即去北京尼康維修門店報修,想換個螢幕,結果對方報價810元,張女士大吃一驚,因為自己2010年買這臺相機時也就花了799元,“換個不到5英寸的液晶顯示屏都超過買臺新機子的價格,再加點錢我都能買31英寸的大電視了。”張女士後來選擇在網上新買了臺數位相機。

  手機螢幕傷不起

  作為目前使用最廣泛的數位産品,手機的價格越來越親民,但維修費用卻一直居高不下。在所有手機故障原因中,意外跌落或撞擊造成的手機螢幕損壞最為常見,但這種因為意外造成的螢幕損壞,任何手機品牌都不予保修,而換塊螢幕的費用往往出乎消費的預期。

  以最受追捧的蘋果iPhone5S來説,據記者從多家北京地區的蘋果授權維修點了解,iPhone5S螢幕破裂時,蘋果官方的維修政策是整機零部件更換,而所需費用為2000元左右。以現在蘋果iPhone5S目前5000齣頭的市場價格計算,維修螢幕的價格佔到了整機價格的40%左右。

  事實上,這已是手機維修行業的普遍現象。記者向目前幾大主流手機品牌授權維修點諮詢産品更換螢幕的價格,如聯想的K900(目前售價2000元左右)為813元,三星NOTE2(目前售價3150元左右)為1270元,基本維修費用都佔到新機價格的40%。

  除了螢幕,主機板是手機上另外一個昂貴的部件,當消費者的手機因為不慎進水造成主機板損壞時,也意味著要心疼一下自己的錢包了;還以蘋果的iPhone5S為例,保外維修費用為1998元,同樣佔到了手機總價的近四成。

  □探因只換不修成“顯規則”

  一位大賣場的數位維修客戶服務總監向記者透露,現在數位維修行業裏,只換不修、虛高報價都已經成了擺上臺面的顯規則了。該總監透露,數位相機的鏡頭進水或者摔壞、主機板短路或者漏電等情況,基本上都是可以修好的,而且修好後完全不影響後續使用。但是現在的維修點一般都是以“鏡頭需要返回廠家修理”、“主機板損壞沒法修,需要更換主機板”為由要求換新的,這樣做一是可以節省人工成本、時間成本,二是新換的零配件利潤高,維修點有利可圖。

  零部件成本價過高

  對於報價偏高,維修點給出的理由是零部件成本就很高。“價格不是我們定的,是廠家定的,更換零部件的價格在全國都是統一的,我們只是在零部件的成本價上加幾十元的維修費。”一家聯想手機售後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這樣説道。她告訴記者,以聯想K900手機更換螢幕為例,一塊螢幕的廠商規定價格為745元,維修費用為68元,加起來是813元。“這個價格到哪都是一樣的。”

  記者也對比了多家同一品牌售後中心對同一款産品的維修報價,基本印證了這一説法。同一品牌的售後中心給出的維修價格基本都相差不多,即便有不同,差價也在幾十元到一百元。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