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近期頻繁曝出的用戶遭智能手機預裝軟件“綁架”問題,從11月1日開始,工信部出臺的《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正式實施。
根據該規定,手機廠商預裝軟件必須要通過工信部的審核關卡,同時,這一規定要求手機廠商不得安裝未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戶信息的軟件,給用戶造成流量消耗、費用損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後果的軟件。
新政:預裝軟件須向工信部報備
根據工信部的安排,《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將于11月1日正式實施,而該政策是4月11日發布的,為了給手機生產企業留下空間,工信部安排了半年的過渡期。
根據該通知,生產企業申請移動智能終端進網許可時,應當在申請材料中提供操作係統版本、預置應用軟件基本配置信息。同時,不得在移動智能終端中預置具有以下性質的應用軟件:未向用戶明示並經用戶同意,擅自收集、修改用戶個人信息的;未向用戶明示並經用戶同意,擅自調用終端通信功能,造成流量消耗、費用損失、信息泄露等不良後果的等。工信部同時規定,獲得進網許可的移動智能終端新增預置應用軟件,或者操作係統升級發生的變化涉及進網檢測中終端基本安全要求項目的,生產企業應當向工業和信息化部報備。
有機構監測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新增手機木馬、惡意軟件及惡意廣告插件超過45萬款,平均每天新增2500余款惡意軟件,感染總量超過4.8億人次,接近2012年一整年的感染量。
專家指出,目前資費消耗、惡意扣費、隱私泄露已經成為手機應用的三大危害。惡意軟件可以通過修改定制ROM、運營商定制渠道、第三方應用市場、山寨手機預置軟件等渠道傳播。其中,曾經讓安卓係統賴以生長壯大的第三方應用商店、手機論壇、各類刷機ROM等,正成為惡意軟件滋生傳播的搖籃。
分析:應該出臺懲罰措施
工信部的這則文件,能否遏制備受詬病的預裝上手機軟件問題呢?然而,業界專家卻對此並不樂觀。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對成都商報記者表示,能否遏制“惡意吸費”事件的蔓延,僅這一規定還是不夠的,因為“預裝軟件”已經形成了每年過百億的產業鏈,包括軟件創業者、手機廠商等“這一規定僅從手機出廠方面對手機廠商進行了某種約束,但卻並未出臺配套的監督實施和懲罰措施,手機從出廠到達消費者的這一時間段處在監管真空地帶,也為惡意軟件預裝手機提供了可乘之機。”
成都商報記者 席大偉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