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電商巨頭阿里巴巴集團發起的“智能TV生態聯盟”,消費電子巨頭長虹直截了當給予了否認:讓長虹電視使用阿里的操作係統,成為阿里生態聯盟的設備制造商,不可能。
過去多年來的經驗表明,阿里巴巴集團早已不甘心成為各個智能終端中的一個互聯網應用軟件,在搶奪用戶入口的基礎上,計劃著去搶奪終端設備入口。這一次,阿里選擇要從長虹手中搶奪終端入口,並讓其成為這一生態鏈中的硬件制造商。
這一事件的衝突,超出市場想象,也反應出今年以來愈演愈烈的兩大陣營“客廳爭奪戰”從幕後走向臺前。表面上看是阿里所代表的互聯網企業,與長虹所代表的消費電子企業,在互聯網時代對于市場話語權和定義權的爭奪。實際上反映出兩大陣營在進入客廳之後,繼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後未來發展方向和理念的差異。
回望互聯網產業過去10多年的發展,從最初的“鼠標+鍵盤”為主導的PC互聯網,到“觸屏手機”為主導的移動互聯網,每個階段都擁有一個核心的平臺,以及一個最便捷的交互方式。隨著“客廳爭奪戰”開啟互聯網企業與消費電子企業圍繞電視這一大屏,展開新一輪的互聯網“控制權”爭奪時卻突然發現:鼠標、觸摸的交互方式無法適應電視這個大屏,同時電視與電腦、手機的產品屬性差異過大。
目前,最合適大屏的交互方式還在探索之中,最能激活智能電視用戶需求的殺手級應用或功能還沒有出現。更重要的是,面對電腦所覆蓋的辦公等環境,手機所覆蓋的公交地鐵侯車等社會化環境,電視卻覆蓋的是一個家庭的輕松休閒環境,其所扮演的角度和承擔的職責也面臨著新的定位。
繼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之後,新一輪的互聯網戰略大幕已經拉開,但方向到底應該是沿續阿里巴巴、樂視網等此前的擴張模式和商業體係,繼續走“單一終端上的互聯網”道路,還是要回歸家庭和電視產品,開創“以人為中心協同異制終端”的人與人,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的互聯網新戰略?
答案並不復雜。當年蘋果依靠一款智能手機顛覆手機產業、開創移動互聯網新未來的經驗肯定不會在智能電視領域重現。相反,以當前長虹等消費電子企業擁抱互聯網的程度、投入和持續創新能力來看,基于他們對于家庭和用戶的深入了解,特別已經掌握的用戶入口資源優勢,以及打造的“雲端融合”生態鏈體係,完全可以成為新時代的主導者。
日前,在長虹否定加盟阿里智能TV生態聯盟之後,一條隱藏在長虹智能戰略體係中的“家庭互聯網”也隨之浮出水面。
在長虹技術中心基礎研究所所長展華益看來,“家庭互聯網區別于移動互聯網,PC互聯網,根本就在于一是異終端協同而不是單一終端,以家庭為中心,而不是以互聯網為中心,建立智能電視、智能冰箱、智能空調、智能廚電等多終端的協同,二是以人為中心連接,改變連接形態,人與人,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最終實現長虹所倡導的‘越來越簡單如交互,越來越自在,越來越舒適’理念”。
最終,借助“雲端”融合,特別是大數據分析處理,處在長虹家庭互聯網戰略中的智能電視還通過自身的自我學習升級能力,具備了自己的“年齡”和“經驗”。當家中使用5年多的電視更新換代之後,借助雲服務平臺仍然可以家里的新電視具備相應的年齡經驗,牢牢記住家庭中不同用戶的習慣和愛好。
當前,阿里、樂視網在殺入“客廳”發力智能電視後,欲借助此前的成功優勢和資源,按照傳統的垂直產業鏈體係建立完全由自己掌控的生態圈,讓傳統家電企業變成這一生態鏈中的一個硬件制造商。忽視了此前推動他們發展的“互聯網開放、免費、共享”精神和理念。這無疑也給長虹這樣的消費電子企業,在擁抱互聯網的過程中,提供了建立“開放、共享”家庭互聯網的戰略機會。
長虹副總經理巫英堅認為,“家庭互聯網一定是一個開放的平臺,是整合硬件、軟件、網絡三種生態,集成桌面計算、移動計算、家庭計算的信息環境。需要吸引硬件廠家、軟件第三方開發力量、廣大以“虹粉”身份參與價值創造的消費者來共同打造。同時,家庭互聯網是一個創新的空間,存在大量的新商業模式和創新機遇,要建立與此配套的孵化環境。此外,家庭互聯網還應該淡化硬件的品牌,使得非長虹制造的家用電器也能夠在此網絡上享受獨特的用戶體驗“。
顯然,隨著互聯網時代發展到一定階段,這已經不是某一家或幾家企業可以主導整個產業的發展方向和趨勢,而是一個完全由啟用主導企業的新時代。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