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曾説過,如果銀行不改變,我們就改變銀行。近年來網際網路技術與金融領域相互融合,衍生出獨特的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網際網路金融具有巨大的潛在需求市場。中國銀行業協會昨日發佈的《中國銀行業發展報告(2012-2013)》,對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分析。報告認為,儘管網際網路金融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但並不會完全取代銀行等傳統金融業。
報告進一步指出,銀行在宏觀政策傳導、風險管理、客戶資源等方面有難以替代的優勢。在網際網路時代,銀行可以利用其掌握大量數據資源的優勢,充分利用網際網路平臺,將已有的經驗與新興技術更有效地結合,獲得新的發展機遇。
據悉,以網際網路為代表的現代科技資訊,特別是移動支付、社交網路和雲計算等,將對人來金融模式産生根本影響。可能出現既不同於商業銀行間接融資,也不同於資本市場直接融資的第三種金融融資模式,成為“網際網路金融模式”。目前業內將已出現的網際網路金融形態大致歸納為三種:一是第三方支付、移動支付,二是人人貸,三是眾籌融資。目前,只有第一種網際網路金融形態逐漸被監管部門認可,以發放牌照的方式予以規範、監管。
報告認為,基於網際網路技術的網際網路銀行業務創新潛力極大。未來的商業銀行主體形勢可能將由實體機構演化為網路平臺,通過整合、應用包括移動支付、社交網路、搜索引擎和雲計算等關鍵技術,實現網際網路式的支付結算、投融資業務、信用評估、風險管理等功能模板。
此外,交通銀行副行長侯唯棟日前在2013陸家嘴論壇“網際網路金融發展前景”專題會上表示,傳統銀行與網際網路金融未必只有“你死我活”,通過創新,傳統銀行也能夠成為未來網際網路應用發展過程中的主力軍。
延伸閱讀:網際網路金融考驗監管能力
網際網路金融帶來了全新的金融業態,的確給百姓的生活帶來了許多便利,不過一些從業者也坦言,網際網路金融目前的發展有點太快,缺乏監管也會給監管埋下隱患。支付便捷、參與門檻低是網際網路金融的一大特徵,也是網際網路金融快速擴張的基礎,不過業內人士也坦言,快速擴張吸引的用戶很多都是銀行並不青睞的風險客戶。一方面是有一定風險但數量龐大的客戶群體,另一方面,無論是網貸平臺還是第三方支付平臺,不少參與機構並不具備金融仲介機構所應有的金融許可證,工商註冊的也多是諮詢類公司,缺乏明確的行業規則,更缺乏監管,問題暴露也就在所難免。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長王國剛認為,從金融監管部門來講,不要簡單地下結論,尤其是不要簡單地用原有的金融機構的標準、金融業務的標準、金融行為標準去衡量它,要根據實體經濟和金融發展的總趨勢來研究中國金融制度、金融監管方法、監管機制的改革,從而使得中國金融真正在這個過程中實現轉型。記者華青劍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