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氣候變化巴黎大會、中非合作論壇約翰內斯堡峰會等重要國際會議先後舉行。中方所作重要政策宣示得到了全球的密切關注和高度評價。同時,全球經濟領域也頻出新聞。其中,人民幣“入籃”、關於美聯儲加息的表態以及歐洲降息的決定,這3件跟貨幣有關的新聞最為引人矚目。
11月30日,IMF執董會批准人民幣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新的貨幣籃子將於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屆時,人民幣將被認定為可自由使用貨幣,並將與美元、歐元、日元和英鎊一道構成SDR貨幣籃子。分析認為,這是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的重要節點,反映出中國堅定金融改革、開放資本市場的種種努力得到了國際市場認同。
12月3日,美聯儲主席耶倫重申,美國經濟和就業形勢正在改善。對那些看好年底前加息的人來説,這似乎是釋放出了加息條件成熟的信號。美聯儲將於12月15日至16日召開今年最後一次貨幣政策例會。有人預計美聯儲將在這次會議上啟動近10年來的首次加息。不過,也有解讀認為耶倫的表態實質上依然是“老調重彈”。因為面對全球經濟增長放緩、美元走強的整體態勢,美聯儲加息前勢必慎重考慮各種後果。不到最後時刻,耶倫葫蘆裏賣的什麼藥,誰也不知道。
與耶倫的閃爍其詞和猶豫相比,歐洲央行行長德拉吉更加“果斷”。12月3日,歐洲央行貨幣政策會議決定將隔夜存款利率由原來的-0.2%下調至-0.3%,將量化寬鬆政策的截止期限由原來的2016年9月延長至2017年3月或更長時間。德拉吉表示,量寬政策措施將會繼續實行直到通貨膨脹率向2%的政策目標回升。分析指出,德拉吉的“果斷”頗有些無奈,歐元區經濟持續低迷和通貨緊縮風險不斷加大,迫使歐洲央行不得不連續降息。不過,由於美聯儲加息升溫,歐洲央行也難以在寬鬆道路上走得更遠更快。畢竟,美歐貨幣政策分化過大所帶來的各種風險,也是政策制定者必須面對的問題。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