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遊客春節期間赴日“爆買”。
中國遊客春節期間赴日“爆買”。
中國遊客春節期間赴日“爆買”。
在中國一家旅行社工作的吳小姐,今年春節來東京觀光。吳小姐第三次來日本,“我真的感覺日本東西好便宜,一年比一年便宜。”吳小姐説。
掃貨基本上成了吳小姐在東京的最重要的觀光內容。去一些國人不太去的商店,和到韓國觀光時很不一樣。“韓國人眼裏透著看不起中國人的眼光,日本不一樣,不管買不買東西,店員永遠彬彬有禮。而這裡的東西如奢侈品等很多是中國價格的兩成、三成,化粧品五折,太便宜了。”
真正的購物天堂,不是首爾,更不是美國或者歐洲的某個大城市,今天最適合中國消費者購物的地方該在東京。持這種觀點的不僅僅是吳小姐一人。春節期間46萬中國遊客到日本“爆買”,説明的正是這個問題。
日元在過去兩年時間裏貶值30%左右,讓日本物價一下子降價三成,加上這裡已經早就走過了推崇奢侈品的階段,歐美等國的奢侈品本來賣不出高價,多年的積壓,正找不到清倉的時機。而長達20年的經濟失落、通貨緊縮,讓日本物價一直不高。
“爆買”也許會成為2015年之後的幾年,中國遊客來日本的重要活動。
“爆買”:從“百元店”到奢侈品
説到“爆買”,日本民眾與香港居民的感受有很大的不同。日本腹地深,本地生産能力大,與國外的交易歷史長,商品不是幾十萬或者今後數百萬中國遊客掃貨時能掃空的。
“30多年前,我們去國外的時候,主要買國外的奢侈品、美術品,買日用品的人很少。”野村證券公司的一位分析師對筆者説。日本也有去國外“爆買”的時代,20世紀80年代尤為如此。
在北京十三陵定陵博物館工作過的王女士對20世紀80年代日本遊客來華掃貨記憶猶新。她説,80年代日本遊客來的時候,有時會把商店裏的字畫買光。“那時每幅字畫都在幾十元或者上百元,相當於我們一個月或幾個月的工資。”王女士接著説,如今也有一些遊客在東京看到,30年前的中國字畫,會花數百元或者數千元買回來,覺得那很值,比國內便宜。
在東京,這裡的“(日元)百元店”裏時常擠滿了中國人。100日元相當於5元人民幣,但所有東西均標價100日元。店內有中國國內市場上絕對沒有的文具、手機配件、日用品、油鹽醬醋,而且一律按5元一個賣。國內很少能找到這樣的商店,於是有人拿出數千日元購買,抱一大包東西走出店舖。
日本人沒見過去國外買這些廉價日用品、文具的情況,部分人擔心自己的生活可能要受到中國遊客的影響,物價可能會上調。但實際上,以日本充分過剩的生産能力、採購方式、交易條件,今後十幾年中國遊客“爆買”的方式,也不會對日本市場有任何影響。大多數日本人有這樣的信心,日本經濟也絕非香港地區、臺灣地區及韓國能夠比擬的。
不過,野村證券的相關人士,更希望中國遊客能將沉積了數年或者數十年的奢侈品尾貨買走。中國遊客識貨、慷慨,在日本是非常有名的。在走過經濟泡沫階段後,日本人覺得手裏拿著一個歐美名牌,與用一款無名品牌的國貨,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心理上並不覺得多優越。店舖裏積壓的名牌商品,一直在等待淘貨人。
“太便宜了。”國內的一位媒體同行也這樣評價日本的商品。在東京赤坂附近的一家家電量販店大樓裏,有一層兼賣歐美各種名牌。“來這裡購買的幾乎沒有一個日本人,而這裡又不是觀光點,遊客並不多。樓層裏只有三個導購,見我們來了態度十分殷勤。”媒體同行説。據這位同行的觀察,萬寶龍等商品的價格只有國內的三分之一左右,“看了以後,嚇了一跳。”同行説。其實很多時候,日本的當鋪也在賣全新的奢侈品,只要不嫌棄,能買到一折以下的名牌奢侈品。
日本市場有足夠的東西供外國遊客去買,國家也鼓勵向外國遊客敞開店舖大門。特別是對中國遊客,日本政府、商家、普通市民的態度都很好。在東京,太多的自動存取款機,已經能用銀聯卡直接取日元。
“我們已經有37萬家店舖可以直接使用銀聯卡,比2014年同期增加了兩成。”日本經濟産業省的官員説。在街頭,筆者看到與其他信用卡相比,銀聯的標識要大出很多,總是放在最顯眼的位置上。東京新宿街頭,銀聯與免稅的標牌十分醒目;使用銀聯卡再給5%的優惠,大型店舖對銀聯用戶青睞有加。這讓中國遊客在日本的“爆買”愈發流行了起來。
貨好,更是服務好
和住友商事公司的幾位舊友談到中國遊客“爆買”馬桶蓋的時候,對方對到日本買中國生産的馬桶蓋很不理解,對“馬桶蓋”這個似乎帶著幾分臭氣的詞彙更難以贊同。“不能換個名稱,不能在中國買嗎?”
其實在有些場合,有人將這些可以在方便後沖洗的馬桶蓋稱為“潔身器”,聽起來已經有些像醫療用品了。一定要在日本買,首先是因為馬桶蓋本身在日本的價格比中國便宜,其次也因為品質的確會比中國好。
筆者採訪過不少日本家電廠家,目前還沒有遇到專門為中國顧客生産質次價高的企業。那麼為什麼在中國買東西有時會遭遇品質不過關的産品?估計這和店家的服務更加有關。
日本的店家賣出去的商品是一直要為之負責的。好壞搭配,先賣出去,不管消費者死活的現象,在日本並不多見。很多時候,即便是沒有任何瑕疵,顧客要退貨,店家也給退,不用找什麼原因。品質有問題,需要退換更無條件。
“因為品質問題,顧客來退貨,等於我們花了雙份力量,獲得一份利益。”在山口縣,筆者採訪一家店舖的老闆時,對方説。店家在進貨前要仔細考察廠家的生産能力,在銷售時認真查驗産品品質,在保證産品品質上、功能上沒有問題後,才肯銷售給顧客。
在國外生産的專供日本市場的産品,在質檢上就更不用説了。説是日本市場上的産品要比其他國家好,主要是因為日本商家有更嚴格的質檢方法。把不合格的産品提供給商家,按山口縣那家店舖的説法,“就等於別想再讓我們從那個廠家進貨了。”老闆説。
在日本,不會因為某家産品生産出來後,靠生産、流通上的壟斷來脅迫消費者去消費本不該銷售的産品。在日本假冒偽劣産品少,或許和這裡的商家比消費者更挑剔,市場不給偽劣産品銷售機會有關。
當然行政服務也是一種服務。對所謂的大牌、名牌奢侈品,日本政府徵收的關稅不高,這也讓奢侈品的價格不會比國外高出多少。一個國家産品極大豐富後,名牌大牌也是産品中的一部分,不可能成為新富豪的追求對象。奢侈品比中國的標價要便宜很多,或許還有這方面的原因。
春節期間,短短的一個星期中國遊客在東京狂擲60億元人民幣購物,反襯的是中國消費者、商家還有太多要改的地方。
[責任編輯: 馬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