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北京7月14日電 (記者 馬學玲)14日在北京發佈的一份報告指出,在經歷了10多年的黃金趕超發展之後,金磚國家普遍面臨一個減速調整期,其背後固然有外部環境不景氣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本身發展動力源泉方面的缺陷。
15日起,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六次會晤將在巴西舉行。此次峰會前夕,新興經濟體研究會、雲南師範大學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4日上午在北京舉辦發佈會,發佈《新興經濟體藍皮書:金磚國家發展報告(2014)》。
金磚國家普遍面臨減速調整期
金磚國家的創新發展和崛起被譽為21世紀第一個10年全球經濟的一個亮點和焦點, 這一新興經濟體被賦予後金融危機時代世界經濟的拯救者角色。但從第二個10年開始,金磚國家相繼陷入減速及增長乏力、資本外流、貨幣貶值的困境,其世界頭號增長驅動者的角色也被發達經濟體重新奪回。
“金磚國家被經濟學界稱為‘金光不再’、‘曇花一現’、難以擔當‘世界經濟拯救者’。金磚國家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14日發佈的藍皮書自問自答:“在經歷了10多年的黃金趕超發展之後,金磚國家普遍面臨一個減速調整期,其背後固然有外部環境不景氣的原因,但更多的是本身發展動力源泉方面的缺陷。”
藍皮書進一步指出,作為大型新興經濟體,金磚國家的增長失速和逆轉,主要由於自身經濟脆弱、增長方式不合理、過度依賴外部驅動力和適應性不強所致,其核心歸結于創新力、競爭力不足。
“因此,金磚國家等新興經濟體要想重新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引擎,就必須增強獨立發展能力,在以往傳統外延式粗放增長模式之外開闢新的基於創新的內涵增長新軌道,在創新發展方面有所作為,形成不依賴傳統要素的增長源泉,維持持續的趕超能力,進而成功崛起於世界經濟之林。”藍皮書認為,這是金磚國家未來唯一可選的發展之路。
金磚國家“脫鉤論”不攻自破
藍皮書認為,金磚國家上述問題的出現,儘管有自身原因,但與其對外部驅動力的過度依賴也無不關係,也説明這些經濟體以往十多年的高速增長與由發達經濟體經濟繁榮帶來的較大全球化紅利有關。此外,在後金融危機時代,發達經濟體調整政策,擴大內需而外需增長減緩,給金磚國家等的外資利用和出口擴張造成了障礙,繼而出現增長乏力。
鋻於此,藍皮書給出判斷:這從一個側面證明了新興經濟體依然沒有擺脫對發達經濟體的依附與依賴,一度流行的“脫鉤論”不攻自破,金磚國家尚未成為完全獨立的一極,對發達經濟的依賴性和依附性還很明顯。
藍皮書指出,但外因論只能解釋金磚國家經濟低迷的部分原因,“應該説,其自身經濟增長品質不高,結構不合理、不均衡,效率不高,較為脆弱,可持續能力和調適能力不強等,是抵禦外部波動和衝擊能力不足的深層次原因。”
在全球價值鏈中,金磚國家處在中下端,是資源供給者(俄羅斯、巴西、南非)和加工製造者(中國、印度),而非資本供給者及技術、創意與品牌創造者,即處在“微笑曲線”的底端。
“正因為內在經濟層次不高,技術含量與附加值水準較低,因此金磚國家的整體競爭力較弱,受外部波動影響較大。幾乎歷年的全球品牌100強中均沒有金磚國家上榜。”藍皮書舉例指出,這些均説明金磚國家還是全球創新方陣的週邊與邊緣國,依然依附於發達國家。
應避免“過山車式”的波動
記者注意到,藍皮書對上述論判斷進行了詳細闡述:從貿易結構來看,金磚國家高技術密集型産品在出口中所佔的比重較低,提升較慢,而且出現下降;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表現相差較大,也從一個方面説明金磚國家經濟出口競爭力較弱的事實。
另外,金磚國家的資本市場表現、貨幣國際流通率、對外投資等均比自身經濟表現要差,這從另一個方面凸顯出金磚國家的經濟層次不高、附加值較低和軟實力弱的事實。
“可見,金磚國家面臨的穩定增長難題是由內外兩種因素決定的,因為內部結構和競爭力不強以及調適能力有限,所以在外部環境變化時出現了“感冒”症狀。”藍皮書寫道。
為此,藍皮書建議,金磚國家需要從兩個方面來應對:首先要從低層價值端上升到更高價值端,提高增長品質,增強自身的適應力和競爭力;其次要降低對外部市場的依賴性,擺脫被發達市場經濟捆綁的窘境,更多地依賴自身的市場和資源,減少對發達國家的資本及技術的依賴,在生産手段革新、産出效率與競爭力提升方面做出更優良的表現。
藍皮書指出,這兩個方面均離不開發展戰略的調整和轉型創新,金磚國家要更好地把控自身增長與發展,避免過山車式的波動和不穩定性與不可預期性,穩定持續地快速增長直至成功崛起。
創新體系構建遭遇瓶頸
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金磚國家2013年的全球創新指數排名與前年相比都有所下降,且低於墨西哥、印度尼西亞等其他中等收入國家。
在藍皮書看來,金磚國家要調整經濟以更好地鼓勵內生創新並非易事,商品超迴圈的終結、國家人口老齡化的加劇、新興經濟體經濟增長速度的減慢等都使缺乏創新的後果更加明顯。
“金磚國家如何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以及調整經濟結構來推動創新,這不僅僅是推斷和遵循歐美各國和亞洲先進國家發展模式的問題。”藍皮書説。
藍皮書指出,金磚國家都在試圖尋找方法鼓勵學術組織與從早期工業化中生發出來的産業進行合作,都正在努力調整科技教育的體制機制,以求獲得高收益。然而這並不意味著它們將完全遵循發達國家或其他較先進國家的發展路徑。
在貿易開放程度、資訊跨界流通以及研究開發國際化空前發展的時期,它們試圖把自己建設成為成功的創新者,滿足日益增長的國內消費需求,同時提高全球競爭力。並且,它們還立足於不同的歷史和文化,而這一點是之前的國家鮮有做到的。
在藍皮書看來,儘管金磚國家都存在各自不同的障礙,但五國在促進創新上各有優勢,在其創新體系中都沒有不可克服的致命弱點。
合作機制缺乏實質性推進
經過10多年的發展,無論是外部環境還是內部環境,金磚國家都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因此,金磚國家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須正視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合作機制上要有根本性突破,從而強化合作與集團化發展。
藍皮書分析稱,以金磚國家的概念促使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和南非建立起集體認同的組織架構,並非源於五國的經濟奇跡,而是出於現實的國際政治考量。
在藍皮書看來,通過“金磚”組建一股新的國際政治力量也不是因為五國間的經濟相關性,而是崛起的新興經濟體共同攜手改變全球治理結構的一種努力。
“通過多年的努力,金磚國家已經在改變西方主導的國際金融機構治理方面表現積極並有所作為。當然這一本質特點也決定了金磚國家合作中的難度和衝突。”藍皮書分析,這也是目前金磚國家的合作缺乏實質性推進、政治聯繫依然較為鬆散的原因。
“相信隨著時間的推進,金磚國家將重拾快速發展勢頭。”藍皮書寫道。(完)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