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國際資訊  > 正文

韓國經濟升溫 難“暖”企業民眾

2014-03-31 14:08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韓國最大的機動車售後市場展示會“2014汽車周”日前在韓國國際會展中心舉行。今年的“汽車周”活動是該展會的第八屆,共有230余家企業參展,是歷屆中規模最大的一次。

  本報記者

  楊 明攝

  根據韓國央行日前公佈的初步統計數據,2013年,韓國實際國內生産總值(GDP)增長率為3%,高於此前預測的2.8%,每人平均國民收入(GNI)達到了26205美元。可以説,韓國經濟交出了一份優秀的成績單,但很多經濟界人士將其解讀為韓國央行導入新的國際統計體系帶來的錯覺。

  如果更深層地透視韓國經濟數據,設備投資增長率急落、民間消費指數不振、家庭可支配收入比重不高,這些都使得企業和國民的“體感”經濟與整體經濟指標之間存在“溫度”差。

  匯率變動的拔高效應

  根據韓國央行數據,去年韓國實際國民總收入同比增長4.0%,這是2010年(7.0%)以來的最高值。名義每人平均國民收入為26205美元,較2012年的24696美元增長了6.1%。韓國的每人平均國民收入2006年首次突破2萬美元大關後,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重新跌至2萬美元以下,但一年之後迅速反轉,再次超過2萬美元,近年來連續保持升勢。

  2013年韓國每人平均國民收入之所以增幅較大,韓元強勢起到了重要作用。去年全年韓元兌美元的平均升值率達2.8%。去年以韓元為基準的名義國內生産總值為1428.3萬億韓元,較上一年度的1377.5萬億韓元增長3.7%,但以美元為基準的統計值達到6.7%。同樣以韓元為基準統計的每人平均國民收入的增長率為3.1%,遠低於以美元為基準的6.1%。

  “3萬美元時代”或提前

  在本次國民經濟數據統計中,韓國央行首次變更了國民收入核算體系(SNA),即由“1993SNA”變更為“2008SNA”,基準年也由2005年變為2010年。這也就解釋了為何此次發佈的實際GDP增長率(3%)高於今年1月份預估值(2.8%)的原因。

  據分析,統計體系的變化很可能使韓國每人平均國民收入3萬美元的時代提前到來。韓國企劃財政部今年2月發佈“經濟革新三年規劃”的同時,也提出了保持韓國名義經濟增長率8%左右的目標,按此目標,韓國2016年的每人平均國民收入將達到31572美元。但在統計體系變更後,如果韓國經濟如願實現政府提出的8%的名義增長率,則今年韓國每人平均GNI將為28301美元,2015年就可達到30566美元。

  仍未擺脫消費不振痼疾

  與經濟穩步增長相反,韓國的設備投資同比增長率卻在快速回落。2010年該數值為22.0%,2011年急落至4.7%,2012年僅為0.1%,而去年更是降至-1.5%。以半導體製造用機械、電腦及周邊設備為代表的機械類投資減少了3.5%,所幸建築建設類投資增長了6.7%,降低了設備投資下降帶來的衝擊。去年韓國國內總投資率為28.8%,較上一年度減少2.0%,近年來首次跌破30%的水準。

  去年韓國民間消費同比僅增長2.0%,低於政府消費增長率(2.7%)。雖然個人純儲蓄率同比增長了4.5%,較上年度小幅增加了1.1%,但究其原因,是2013年家庭消費增長率(3.2%)低於家庭收入增長率(4.4%)的結果。2008年以來,服務業在韓國GDP所佔比重下滑的趨勢也仍在延續,2012年為59.5%,2013年跌至59.1%。

  最能反映居民體感經濟的指標為每人平均家庭可支配收入。韓國去年該數值為14690美元,較上一年度增長了1020美元。該數值在2009年之後一直緩慢回升,但仍然不足以讓韓國民眾感受到經濟復蘇。而韓國家庭可支配收入在國民總收入中的比重僅為56.1%,雖然略高於2010至2012年55%左右的水準,但仍然沒能超過2009年(57.5%)時的水準。去年經合組織(OECD)國家中這一比重的平均值為62.6%,韓國在25個經合組織國家中位列第18位。

  韓國金融研究院有關專家表示,從大企業到中小企業,從高收入人群到一般市民,如果想均享經濟成長成果,目前的經濟增長率仍略顯不足。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