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大利亞新快網3月25日報道,澳食品製造商警告稱,隨著澳食品對中國的出口量銳減,如果該行業未能獲得鉅額投資以扭轉困境,恐怕澳食品今後會慢慢淡出中國人的餐桌。
澳食品及雜貨委員會(Australian Food and Grocery Council)指出,一份對過去20年中國進口食品市場的分析顯示,澳食品所佔份額總體減半,降至3.3%。這意味著像印尼、法國及紐西蘭等地區的食品出口市場的競爭力正在逐步強化。
該委員會行政總裁道森(Gary Dawson)稱:“如果這種局面持續下去,那我們所預想的在‘礦業繁榮’之後緊接的‘餐飲盛世’將只會是無稽之談。”道森表示,食品行業需要吸引更多的國外投資以擴大市場份額,同時還要大力投資資源開採和加工等工作。
該委員會還呼籲聯邦政府在與中日兩國開展自由貿易協定談判中要能獲得“商業方面的實質性成果”,同時還希望政府在談判過程中時刻抱有緊迫感。此外,該委員會還希望提高貿易推廣效率、增強研發方面的指導性和合作性、降低能源和監管成本,以此來提高食品行業的綜合能力。道森指出,活牛出口受限、徵收碳稅以及東海岸燃氣價格翻番等因素都是澳大利亞綜合能力劇降的主要原因。
澳農業部長喬伊斯(Barnaby Joyce)則呼籲聯邦政府制定有關指導性政策來增強澳農業的競爭力。
報道説,澳奶製品的銷量劇降促成了紐西蘭奶業的崛起。此外,澳食品佔馬來西亞進口食品的份額也從17%降至6%,而馬來西亞進口印尼食品的數量同期卻從8%升至28%。同時,澳食品在印尼的進口食品佔比從2006年的17%降至2012年的8%,而阿根廷在這一市場卻從2001年的零份額飆至2012年的19%。由於紅酒等行業的繁榮,澳大利亞的包裝食品(不包括肉類和奶製品)在中國的市場份額從3%增長至5%,但澳食品在中國進口食品市場總的佔比在20年裏已從7.17%下降至3.34%。蔣璞瑩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