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約審計署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華爾街各大金融機構2013年的獎金總額達到267億美元,平均現金分紅高達16.4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5%,創金融危機以來新高。
華爾街員工薪酬的提升,不僅是華爾街金融交易復蘇的信號,也是美國金融市場活躍的先行表現。這一利好消息,不僅讓道瓊斯指數重返13000點,更讓很多人認為美國經濟真的實現了企穩復蘇。事實上,華爾街收入的復蘇與美國經濟復蘇,這二者之間並不構成必然聯繫。
首先,華爾街員工平均工資上漲是金融機構裁員,進而節省成本的表現。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包括花旗、匯豐和美國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裁員總數已達數十萬人。即便是在危機發生後的第六個年頭,金融財團仍不忘使用這一“靈丹妙藥”。2013年伊始,花旗和摩根士丹利均在全球範圍內裁員上萬人,涉及證券交易和私人銀行等多個部門。由於分母大幅減少,平均工資快速提升也不足為奇。需要指出的是,華爾街員工的平均獎金大增並非去年才出現的逆轉。從2009年開始,該指標就一直呈波動上行趨勢,僅2011年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影響出現過一次下滑。因此,華爾街的薪酬增長並不一定意味著美國經濟真正復蘇。
其次,華爾街平均薪酬的上漲是一種結構性變化,非全局復蘇的表現。從金融財團的主要業務構成看,復蘇並沒有表現在全部金融業務板塊。由於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等存在不確定性,許多投資者紛紛削減債券交易量,令一度利潤豐厚的固定收益業務萎靡不振。同時,加上美國新出臺的金融監管法案對銀行自營金融衍生品對衝交易進行了限制,致使華爾街不得不減少部分現貨交易。而隨著美國股市的反彈,加之2013年有261家企業實現上市,其融資規模達到705億美元,IPO規模更是達到了2007年金融危機爆發前的水準,使得承銷、並購及股票交易等業務出現井噴。從這個角度看,平均工資實現增長並不能證明華爾街出現整體性回暖。
考核美國經濟復蘇與否的核心指標是非農業就業人數及經濟景氣指數。根據美聯儲最新公佈的數據,美國失業率已經逐步降至7%以下,但離危機前5%以內的失業率還相差甚遠;道瓊斯經濟景氣指數雖提升到51%左右,但仍低於危機前的峰值59.4%。值得指出的是,與華爾街的收入相比,實體經濟部門的平均薪酬仍不見起色。2012年的統計數據顯示,華爾街的工作崗位僅佔紐約市私人部門就業比例的5%,收入卻佔私人部門總額的22%。同時,紐約市證券業(含獎金)平均年薪為36.07萬美元,而其他部門僅為6.92萬美元,不及證券業1/5。因此,華爾街的收入率先復蘇,並不代表美國實體經濟出現實質性騰飛,只能暗示經濟前景出現了一定改善。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