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重建“奶粉信任”不能僅靠藥店銷售

2014-12-23 13:54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北京12月22日電 (記者汪軍、鄭昕、甘泉) 政府部門去年相繼發文,要求引導藥店專櫃銷售嬰幼兒配方奶粉以保障品質安全。然而近日傳出“奶粉進藥店自動售貨機撤出北京”的消息,引來各方熱議。這一模式在有的地方暫時未能行得通表明,變革流通渠道來重塑“奶粉信任”還遠遠不夠,在品質上給人們更多放心才是根本。

  從“三鹿事件”到伊利嬰幼兒奶粉汞含量異常,再到紐西蘭召回3個批號的嬰幼兒配方奶粉事件,問題奶粉給消費者造成的傷害之大、傷痕之深毋庸諱言。口誅筆伐的背後,是人們對“放心”和“安全”的強烈渴求。隨著問題奶粉事件的增多,公眾對奶粉行業的信任出現了“斷崖式”坍塌。

  奶粉品質安全事關嬰幼兒健康,有關部門想方設法提高奶粉消費信心的做法值得肯定。然而,牽牛要牽牛鼻子,一些職能部門應該摸準“奶粉信任”背後的民眾呼聲,真正抓住奶粉品質監管的牛鼻子。

  客觀分析,銷售環節不是消費者對奶粉的最大擔憂,奶源和生産環節這兩道事關奶粉品質的關口才是媽媽們最放心不下的。一些部門提出“每年投入3億元讓奶牛在源頭吃好草、産好奶”的規劃務必落到實處,保證奶源的品質;曾被指“全球最差”的中國乳業行業標準一定要“一雪前恥”,做到與國際接軌,保證每一罐出廠的奶粉經得起國際標準的檢驗;生産環節的監管也要不留死角,嚴守安全底線,杜絕惡性奶粉安全事件。

  此外,“奶粉進藥店”這一模式並非中國首創,這一模式參照了歐美等一些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做法。因為藥品的管理較嚴格,所以將藥店作為一種銷售渠道更能保障奶粉品質安全。不過,這種做法的前提是發達國家對藥店建立了統一的安全監管模式,在這方面國內也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建立信任不是一時一招就能實現,而信任斷裂卻很有可能只在分毫。奶粉“進駐”藥店,絕不意味著奶粉的“安全閥”就能夠緊緊擰上。相關職能部門應該給奶源和生産環節再加把安全鎖,真正重塑國內的“奶粉信任”。

[責任編輯: 趙燕]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