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餐飲旅遊板塊增長旺盛前景可觀
隨著暑期到來,旅遊旺季又至。適逢中報“漁獵”時節,“旅遊旺季+中報掘金”的兩檔黃金期的重合使得旅遊業與關聯的餐飲業成為投資者眼中的熱門關注點。
7月中報行情季展開以來,餐飲旅遊板塊核心公司預增公告紛紛出爐,有機構預計,按整體法計算,重點公司整體業績預計增長21%,將好于一季報的14%。
而在餐飲旅遊行業的幾家主要上市公司中,已經披露預估業績的利潤增長也都相當可觀。業績預增幅度較大的包括峨眉山、張家界、中青旅,利潤預增均在50%以上。
除了中報行情,上季度的行業走勢也相當給力——數據顯示,2014年上半年旅遊行業整體運作平穩,而7-8月暑期旅遊股歷史上看也一直“跑贏大盤”。
機構判斷,下半年,餐飲旅遊行業景氣反彈有望延續,預計低基數背景下有望全面迎來高增長。7月旅遊旺季疊加行業表現,下半年整體投資前景值得投資者積極參與。
就近期表現來看,餐飲旅遊板塊出現了資金流出現象。就在上周,餐飲旅遊板塊漲跌幅為-1.08%,跑輸滬深300指數(4.45%)。在中信一級行業中列位第二十八位。不過,根據券商季節預計,8月餐飲旅遊行業平均超額收益為2.43%,跑贏市場平均水準的幾率為85.71%。
板塊整體向好機構看多
對於關注餐飲旅遊板塊的投資者來説,2014年上半年是令人欣喜的半年——除了行業公司中報業績普遍向好之外,多家券商認為全年業績高增長也基本可以確定。
據中信證券提供的數據,2014年上半年,國內旅遊人數18.5億人次,比上年同期增一成,旅遊收入增加16%,出境旅遊人數增長18.7%,而出境旅遊花費更是大增20.7%,超過700億美元。而據機構分析,上市公司2014年第二季度整體增速預計達到20.5%。
從現有的數據和政策走勢看來,下半年行業熱度仍有攀升的希望。中投證券表示,當前,遊客恢復性增長仍然在繼續,三季度增長仍將繼續。對於旅遊行業關注者來説,這不啻于極佳投資行情。
而從更具體的視角看,不少地方的旅遊新項目不斷培育成熟:古北水鎮、張家界索道、西海纜車、宋城三亞等新項目在不斷成熟,盈利能力將提高。此外,多條鐵路開通帶來的新客流也將對行業形成利好。
此外,行業整體費用控制能力也在不斷增加。去年部分上市公司調低了費用預算,同時,在限制“三公消費”和資金壓力下,部分上市公司控制費用的動力充足,增加了業績的彈性。
機構表示,從個股方面看,今年中報行情看好低基數下反彈的景區公司,如中青旅、黃山旅遊、峨眉山A和錦江股份。
除了以中報行情把握投資機會,業內意見認為,近期創業板回落、投資兌現導致風格轉換為投資者提供配置前期表現平平的個股的參與機會。投資者可以關注中國國旅7月15日增發解禁後表現,並持續跟蹤國企改革,這方面優先推薦投資者關注錦江股份和三特索道。
抓住板塊趨勢尋個股
七八月份是景區的全年客流高峰,也是旅遊板塊股價表現的旺季。一方面板塊旺季行情來臨,另一方面行業向好。但對投資者來説,具體到個股選擇和時機把握上,仍需要更加邏輯性和策略化的具體思路。
對於2014年下半年的投資策略,華融證券建議投資者可以遵循三條主線:一是順應消費市場需求的變化,在産能過剩的行業中尋找細分行業的空白市場;二是在政策導向下尋找未來國家扶持鼓勵産業,尤其關注國企改革帶來的投資機會;三是尋找在2013年處於低谷在2014年具有絕對反彈空間與機會的標的。
據業內人士分析,儘管上半年受到短期因素影響,修復速度有所減緩,但旅遊産業仍具有較強的長期穩步增長動力,依然旺盛的居民旅遊消費需求,以及暑期旺季以家庭出遊為主的遊客結構將進一步保證行業旺季實現有力反彈。此外,如滬港通引發的市場風格切換等行情催化劑出現的情況下,板塊估值修復或將得到延續並進一步強化。
此外,根據行業細分板塊特色尋找投資機會也是辦法之一。當前,經濟型旅遊成了一個熱門趨勢。“微旅遊”等經濟型旅遊項目的興起也反映了這一點。
當前,旅遊板塊下的微旅遊表現搶眼。例如中青旅旗下烏鎮項目受益“微旅遊”快速爆發的趨勢,預計上半年業績增速超過100%,此外如古北水鎮客流持續向好。此外,政策也一直是行情的主要催動因素之一。如受免稅政策影響,三亞免稅持續高景氣。中國國旅預計,上半年三亞免稅店收入增長20%以上。
而傳統的自然觀光景區也在低基數下客流恢復。個股方面看,峨眉山因地震導致業績大幅下滑,但預計2014年客流有望恢復至2012年震前水準。
結合板塊行情,券商機構認為,投資者可優先考慮中青旅、宋城、中國國旅、華住、如家等具備擴張潛力、管理優秀的旅遊公司。而短期投資的投資者可關注峨眉山、黃山、張家界、西藏旅遊等市值小、彈性大的自然景區;同時關注錦江的國企改革進展。
此外,機構提醒,除了行業本身的熱點板塊和趨勢,未來,漸行漸近的滬港通在本輪市場資産配置風格轉換過程中的催化劑作用也將顯露無遺。近期市場資金對低估值消費板塊的高度關注以及旅遊行業旺季數據的持續好轉,亦將成為推動板塊上漲的重要動力。(記者 陳若然)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