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水北調“難”幾許? 克服“工程癌症”保證水質
中新社焦作7月25日電 (記者 李志全)引南方水解北方渴,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將在今年汛後通水,7月25日進入倒計時98天。擺在長江水面前的不止是上千公里的陌生旅途,更有重重難關。
移民關
16.54萬人,是南水北調中線河南省丹江口庫區移民的數字。
説起移民之難,河南省政府移民辦主任崔軍以“愚公移山”作喻:愚公寧肯移山都不願移民。他説,移民搬遷雖完成了,但“這也只是萬里長征第一步”。
河南提出庫區移民收入3年內達到當地居民平均水準,2020年達到小康水準的發展目標。並推出所有幫扶計劃。如何使移民穩定、發展、致富,考量各級政府智慧。
水質關
“水質是南水北調工程成敗的關鍵”。河南省南水北調辦副主任劉正才表示,目前,丹江口庫區水質始終穩定保持在二類標準,符合調水要求。
但從河南淅川縣陶岔渠首引水至北京市團城湖,1277公里的總幹渠多明渠,也給水質保護帶來不確定性。河南省為此在總幹渠兩側劃定水源保護區,2003年以來,關停並轉污染企業800多家。
此外,丹江口庫區近期水位偏低現狀也引發外界關注,劉正才説,當地“七上八下”的主汛期已經到來,且受南方檯風影響,有望給庫區帶來降水。汛後通水應無虞。
工程關
膨脹土,在土木工程界有一個可怕的名字:工程癌症。南水北調中線有近400公里的渠道要穿越膨脹土地區。
南水北調中線河南方城段6標項目經理陳建國説,這是世界性的技術難題。在膨脹土上修渠,這種土會反覆地遇水膨脹,失水收縮,造成渠道滑坡。
過了膨脹土區,長江水要經過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的渡槽工程——位於河南魯山縣境內的沙河大渡槽,它橫跨3條河、長近12公里。
“沙河渡槽槽身為U形結構,一片槽體就重達1200噸。”河南直管建管局平頂山項目部工程管理處副處長崔浩朋説,每一片U形槽,都要承載1700噸的水。
黃河是長江水北上的天塹。南水北調穿黃工程處副處長梁單禹説,穿黃工程就是讓江水從滾滾黃河之下穿過,工程難度之大可想而知。
梁單禹和他的同事們在黃河河床下30多米的地方,打通了兩條內徑7米、長4250米的隧洞。屆時,長江將與黃河“親吻”。
“北京人擔心水乾淨不乾淨,焦作人擔心工程靠譜不靠譜。”説的是位於河南焦作城區段內的高填方——人工修造的“地上懸河”。
該標段項目負責人田源介紹,高填方意味著要在焦作城區修一條10米高的地上懸河,渠底高、流量大,重大技術難題解決不好,一旦出現透水跑水事故,後果不堪設想。
上述難關僅是個縮影,長江水在河南段共要通過渠首大壩、隧洞、橋梁、倒虹吸等1200多座,可謂逢山開路、遇水架橋。
南水北調中線的全線充水試驗,目前已全部展開。“路”的品質如何、“橋”又怎樣,將通過充水試驗得到全面檢驗。(完)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