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多時間裏,我國白酒行業經歷了十餘年來規模和影響最大的一次行業調整。經過這一輪深度調整,白酒産業價格虛高、盲目擴張之勢初步得到遏制,回歸大眾、苦練“內功”成為行業共識,但産能過剩、低端競爭等矛盾依然突出。
擠出“天價”泡沫
高端白酒銷量和價格大幅下降,是近20年來的首次。僅僅三、四年前,高端白酒頻頻漲價、“逢節必漲”曾引發輿論關注,即便是國家發改委約談酒企也難以遏制漲價勢頭。但從去年開始,這樣的光景就不復存在了。
“53度的飛天茅臺最高賣到過1500一瓶,但今年即使在春節旺季也只1000元左右。”成都一位白酒銷售商鄧勇直呼,如今高檔酒不好賣了。
記者在白酒産銷大省四川走訪發現,從2013年初開始,許多高端白酒零售價呈直線下降之勢,有的價格縮水達三分之一以上。
根據中國酒業流通協會統計,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白酒企業累計産量1226.2萬千升,累計完成銷售收入5018億元,實現利潤804.87億元,雖然整體仍在增長,但各項指標增速下降均超過10%,尤其是利潤增速同比縮水一半以上。
“這是白酒十年‘瘋狂’後自身調整的必然,也是全社會厲行節約精神的體現。”中國酒業流通協會副會長楊成剛表示,通過一年多的深度調整,酒廠庫存得到了消化了,産品價格進行了合理調整,産品性價比更強,行業發展更趨於理性、健康。
記者了解到,為應對行業調整,許多一線名酒主打“親民”戰略,或直接宣佈降價,或力推中低價位新品。五糧液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橋表示,這次調整十分有必要,五糧液將力爭在未來3到5年內,將中低價位的産品比重提升至一半。
同時,一些廠商紛紛投身電商領域,調整原有經銷體系,更加貼近新興消費人群。酒鬼酒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郝剛説“現在100元到300元的産品大家都爭著做,感覺潛力很大。”
規範企業生産行為
在上一輪白酒高速發展期,價格一度成為市場衡量“好酒”的標準。一時間“只買貴的不買對的”這種畸形消費觀助長了白酒企業的漲價衝動,直到“塑化劑”風波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為白酒行業敲響警鐘。
去年,國家相關部委出臺了進一步加強白酒品質監管的措施,對白酒生産許可管理不嚴、超範圍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劑、以液態法白酒或固液法白酒冒充固態法白酒、白酒中“塑化劑”污染及制售假冒偽劣白酒等問題,提出了新的要求。
楊成剛表示,這些措施進一步規範了企業生産行為,例如明確要求嚴格規範白酒標簽,這對打擊“勾調酒”冒充“糧食酒”很有力度。
中酒網董事長賴勁宇認為,行業調整將壓縮了一些沒有資質、生産管理不規範的小酒廠的生存空間,“高燒”退後行業發展更加健康。
不過,白酒品質監管仍然面臨標準體系不健全、標準規範度與行業發展水準不相匹配等問題。
此外,據不完全統計,我國目前有1.8萬家白酒廠,但擁有生産許可證的僅有8000多家,一些地方沒有資質的小酒廠遍地開花,也會導致食品安全、環境污染等問題發生,還需加大監管力度。
産能擴張“急剎車”
過去十年中,中國白酒行業凱歌高奏,在高利潤、高增長的帶動下,紛紛借助國家“十二五”規劃之機掀起産能大擴張。2004年我國白酒産量僅300多萬千升,到2014年已超過1200萬千升,十年內産量翻了4倍左右,增速超過國內大多數行業。
去年以來的行業調整及時澆滅了各地瘋狂擴能的衝動。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酒業發展處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四川對白酒非核心區、非名優企業的擴能嚴格限制,宜賓、瀘州等白酒大市也重新調整了“十二五”規劃。
“從全國來看,部分企業也暫停了産能擴張計劃。”楊成剛表示,“有的還向政府退還了建設用地。行業外資本進入的腳步也在放緩,不像以前那麼狂熱追捧高端。”
儘管已開始“退燒”,但我國白酒行業産能過剩的深層次矛盾仍待進一步化解。許多業內人士都指出,我國光是定位為“酒都”的城市就有4個,在政績衝動下,地方政府對白酒擴能起到推波助瀾作用,有些地方的規划動輒上千億産值、幾百萬千升産量,有的甚至強行給企業下指標。業內估計,如果各地規劃全部變為産能,中國白酒産值將突破萬億元。
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主任王海林認為,白酒品質與原料、土壤、水質等資源稟賦高度相關,應通過嚴格的科學論證,確定全國適宜發展白酒産業的區域。在具備産業優勢的區域,可考慮將白酒從現行的限制發展類産業目錄中剔除;在不適宜發展的區域,可大幅提高準入門檻,避免酒廠“遍地開花”。這樣不僅有利於化解産能過剩危機,也能引導資源向具備比較優勢的區域流動。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