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時間以來,關于轉基因食品是否安全的問題引發國人高度關注。從專家學者的學術探討到市井百姓的街談巷議,無不涉及。有人反對,有人支持。究其原因,安全性尚無定論固然是主要原因,但是過于稀缺的官方信息與相互矛盾的權威發布,無疑又加深了公眾的顧慮和擔憂。
現在又有報道說,中國農業科學院研究員、農業部農作物分子生物學重點實驗室主任、國家農業轉基因生物安全委員會委員黃大昉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國內大部分人都已吃過轉基因食物。對此有媒體分析說,大部分人吃過轉基因食物,這部分人未必都知道自己吃過轉基因食物。一方面是中國消費者消費時大多比較粗心,沒有認真瀏覽食品說明書的習慣,很多時候是稀里糊涂的。另一方面,目前轉基因食品的標識混亂,部分市售轉基因食品並未明確標識。
說句實話,許多消費者對何為轉基因食品本身就是稀里糊涂的。所以無論是反對還是支持都屬于正常現象。在這個時候,就需要職能部門站出來。我國的法律法規都明確要求,轉基因食品產品中含有轉基因成分的,要在包裝上標明“轉基因標識”。法律賦予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轉基因產品標識應讓消費者一目了然。換句話說,在很大程度上,我們不敢相信轉基因食品是因為我們無法相信我們的監管。
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一些無良企業自然難辭其咎。食品工業從本質上講是良心事業,本應該寄望于企業的良心。但是在一個市場經濟社會里,如果沒有嚴格的法律,沒有執行到位的監管,指望企業憑良心生產出令人放心的食品,無異于與虎謀皮。如果沒有令人望而生畏、不敢擅越雷池的法律以及有效的執法,在巨大的利益面前,良心實在是靠不住的。事實證明,幾乎每一起食品安全案件背後,都有監管人員失職瀆職甚至受賄等問題。而且很多食品安全問題,是因為先有媒體的曝光,政府部門才去查處,這充分暴露出食品安全監管重事後處理、輕事前防范的問題。如此尷尬的被動應對,消費者如何有安全感、信任感。
關于轉基因食品的爭論還會繼續下去。前不久,一批院士力挺轉基因食品,而崔永元踏上了海外調查轉基因的旅途。10月25日,崔永元從美國發回微博說,他遇到的這些人能代表多數美國人,那麼,國內一些報道所稱美國人“放心地吃了十幾年轉基因食品”一說純屬謠言。因為很多人連轉基因是什麼都不清楚。崔永元去美國沃爾瑪超市,商場工作人員表示沒聽過轉基因。在美國另一家專賣有機食品的連鎖超市,店長稱,如有轉基因的也能明確標注。而一位美國受訪者表示,他們放心的是美國食品安全嚴格的管理制度。
什麼時候,我們的老百姓也能說,我們放心的是我們的食品安全管理制度。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