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7月2日電 據臺灣東森電視臺網站消息,臺北市府衛生局建立食材登錄係統,第一波執行將于9月份開學季,針對學校營養午餐開始試辦;預計今年年底將進一步發展,可透過智能型手機、超商ibon、FamiPort等設備查詢,提供民眾即時了解食品的原料採購、生產制造及銷售紀錄等資訊。
據臺北市府教育局統計,目前每天有超過17萬名中學、小學童吃學校的營養午餐,平均一年營養午餐費高達16-17億元。
臺北市府衛生局食品藥物管理處處長邱秀儀表示,雙薪家庭多,許多忙碌的父母根本無暇照顧孩子的午餐,正因如此,學校營養午餐食材供應鏈體係管理顯得格外重要;衛生局建立食材登錄係統的目標,就是讓營養午餐的食物來源資訊透明化,使民眾可共同監督,保障孩子“吃”的安全。
目前臺北市編列預算,逐年輔導市內示范食品業者建立追溯制度,透過產品原料採購、生產制造、銷售的紀錄,建立食品安全管控機制。若食品安全爆發問題,即可透過追溯管理機制,加速厘清供應鏈相關業者,並追溯原料商,要求快速下架回收。
臺北市衛生局局長林奇宏表示,改善食品安全問題,臺北市除了要求廠商自主管理,就是提供新建置的食材登錄係統,希望首波借由學校營養午餐示范業者的推動,帶動示范性,未來建構一個完整的食品安全管理機制。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