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食品  > 正文

鎘大米毒源為何難以説出口 米廠老闆和米農叫屈

2013-05-28 09:05 來源:齊魯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從2月至今,廣東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陸續曝光鎘超標大米,其中“有毒”大米近半産自湖南,生産地涉及湖南省14個州市中的8個。一時之間,鎘大米成為魚米之鄉中“湘米”的代名詞。

  但米廠老闆和米農卻感覺委屈,他們並不知道鎘米中的鎘究竟來源於何處。而作為普通消費者,人們心中不禁要問,污染大米的鎘從何而來?從地頭到廠家,再從市場到餐桌,這幾道防線,我們守得怎麼樣?3個月過去,相關部門並未向社會公眾詳解鎘的來源。

  叫屈的老闆

  23日,湖南攸縣大同橋鎮大板米廠,偌大的廠區,只有米廠老闆于國強(化名)和老闆娘兩人,在近200平方米廠房內,記者只看到少量堆放的大米。該米廠生産的大米被廣東省食品安全監管部門查出存在鎘超標問題。

  看到記者後,老闆娘帶著無奈的笑容説:“又是記者。”于國強從廠房出來時,眼裏充滿血絲。他很沉默。老闆娘告訴記者,雖然廣州檢查該廠生産的大米存在鎘超標,但責任不在他們。公眾卻將他們置於風口浪尖,這給他們帶來很大壓力。“本身就是水土的原因,農戶運過來的時候就存在鎘超標問題。”

  她還對之前攸縣質監局檢查大米合格的報告存在質疑,“以前每3個月都會對大米進行檢查,均合格,這次怎麼會出現這樣的問題?”此時,于國強按捺不住情緒,告訴記者,有些農民甚至廣東的人説自己被抓了,但鎘超標真的與他們無關。

  據于國強介紹,兩個月前,他們得知廣州白雲區工商局查出大米存在問題後,就主動停産。“我們去廣州白雲區工商局處理問題,工商局卻説我們去沒用,必須找當地政府前去協商。我們向縣政府職能部門打報告,然後從縣到市,由市到省,一級級向上彙報,但到現在都沒有回音。”

  與記者交談時,于國強還時不時接到朋友安慰的電話。于國強最盼望政府相關部門能給他一個解釋,他想知道鎘大米中的鎘究竟從哪來。

  于國強的3萬斤大米被扣在廣州。最近經銷商也經常給他打電話,説大米又被扣了,錢暫時不能給他。“經銷商在我們上游,我們只能先鋪貨,即經銷商將大米賣出後才給我們錢。目前未收到分文貨款,這次虧損達100萬元了。”

  他告訴記者,2007年創辦大板米廠,共投資400萬元,錢都是借的,他承受著巨大壓力。“過去年銷售量達3000噸。現在停産,接下來還不知道怎麼辦。我們是私企,去銀行貸款很難,也沒有政府補貼。”而同樣被處罰的石羊塘鎮田星米廠老闆也懷疑水土問題,“與我們廠子沒有關係,可能與湘江流域污染有關。”該廠也已經停産。

  大同橋鎮米廠一位工作人員則告訴記者,“縣質監局和市質監局到鎮上四家米廠進行檢查,發現進廠之前的大米就存在鎘超標問題,與米廠無關。湖南是産糧大省,攸縣是株洲市産糧大縣,農民吃的就是進廠大米,這與水土有關。”大同橋鎮米廠年銷售量達5000噸,但近一個月來銷量只有20噸。該廠也不敢再收購當地農戶的大米。由於受鎘大米事件影響,每斤米降價0.02元到0.1元之間。

  記者前後採訪的多家米廠均表示,希望有人能給他們一個交代,同樣抱此希望的還有農民。石羊塘鎮譚家垅農民譚力(化名)告訴記者,目前並不是産稻季節,“早稻要到陰曆六月份,而晚稻要到陰曆九月才能産,現在影響較小,但遇到這種事情,很擔心對大米銷售和米價産生長期影響。”

  譚力家共有三畝八分地,一畝一季能産1000多斤大米,大豐收能達到1300斤。自家每年都要留2000斤吃,其餘都要賣掉。一畝能掙三四百元錢,如果每斤大米降1毛,他們就少賺100元。

  譚力的村子有2000畝地,村裏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只留年老者在家,而他們主要收入來源於種糧。年近50歲的譚力自己還兼職開摩的,賺點額外收入。

  廣東公佈的鎘超標大米産自湖南的多達68批次,涉及湖南省14個州市中的8個。不少是湖南的産糧大縣,像攸縣是株洲市産糧大縣,全年糧食總産量達到52萬噸。而湖南省是全國最大的水稻主産區。2012年湖南省水稻産量2631萬噸,佔全國水稻産量的12.9%。

  公開的秘密

  大同橋鎮一位農民告訴記者,他們家裏有8畝地,每畝地一季稻要投放200斤化肥,而化肥中含有磷等物質。不少專家也懷疑肥料帶入可能産生影響。

  但記者在採訪時發現,更多農民和米廠老闆傾向於認為是土壤污染所致,“湘江污染特別嚴重,株洲市存在化工企業。”一位米廠老闆説。

  記者從湖南社會科學院官方網站上瀏覽發現,湖南省社會科學院課題組《打造“東方萊茵河”的三大抓手》曾提到,根據湖南省環保局湘江的水質監測數據表明:湘江總體水質自上世紀90年代呈惡化趨勢,主要污染源為工業污染和生活廢水污染,工業污染中重金屬污染明顯。“十五”規劃以來,湖南的汞、鎘、鉻、鉛排放量位居全國首位。

  而根據2010年論文《工業城市不同功能區突然和蔬菜中重金屬污染及其健康風險評價》中顯示,株洲市工業區、農業區、旅遊區抽樣土壤的鎘均超標。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NO.20477055)的論文成果《湖南採礦區和冶煉區水稻土重金屬污染及其潛在風險評價》顯示,所抽樣分析的湖南全省9個縣市採礦區和冶煉區附近的水稻土,6個縣市存在鎘嚴重污染問題,其他地區的水稻土受到鎘不同程度污染。

  該文還顯示,湖南全省受到“礦毒”及重金屬污染的土地面積達28000公頃,佔全省總面積的13%。而株洲市清水塘冶煉區,是全國有名的工業污染區,主要有株洲冶煉廠、化工廠、水泥廠、氮肥廠、塑膠廠等210家排污企業,其中189家企業被列入污染企業名單。

  記者對攸縣的攸州工業園探訪中,並未發現重金屬企業,也未見污水排放,但電子廠、獸藥廠等企業已遷入該園。當地農民告訴記者,過去工業園的位置是耕地和林地。2003年園區動工,分為生物醫藥加工區、精細化工冶煉區等服務區。

  環保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所長高吉喜曾表示,鎘污染大部分來自開礦和冶煉廠。而據一位中科院專家介紹,採礦和冶煉會導致鎘污染,即使冶煉廠距離遠,其排放的廢氣擴散後也可能由降雨落到農田中,另外施肥也可能帶來鎘污染。

  國家標準是否嚴苛

  至今,湖南省並未就鎘大米到底來自何處,給公眾一個詳細的解釋。米廠老闆和當地農民都希望相關部門能給他們一個合理的解釋。

  而湖南省政府職能部門一位官員的話似乎給出了答案,那就是,這是一場公眾長期利益與數百萬農民中短期利益之間的博弈。湖南省是有色金屬之鄉,鎘礦比較豐富,再者本省土壤中鎘含量比較多,加之水土污染,導致大米鎘含量超標。“但我們不能多講,湖南省是個産糧大省,部分地區土壤鎘超標問題短時間內並不能解決,如果我們過多渲染,那麼湖南數百萬農民的糧食將賣不出去,他們的生計將無法保障。”

  2006年-2010年,環保部、國土資源部聯合進行全國土地污染情況調查,但調查報告從未向社會公佈。

  現實中,米農和米廠老闆可能面臨的尷尬是,公佈湖南土壤等污染情況,可能面臨中短期大米無法銷售和米價大幅度降低等風險。如果不公佈湖南土壤污染情況,他們則會不斷面臨公眾的質疑,大米銷量和米價也可能一直受影響。

  2011年,湖南省政府召開會議,指出湖南省鉛、鎘的排放在重金屬污染物中所佔比重達到80%、90%,致使一些河流、土壤存在環境安全隱患。

  2011年3月,以國務院批復的《湘江流域重金屬污染治理實施方案》為基礎,湖南下發的《工作方案》(2012年-2015年),鉛、鎘等重金屬排放目標任務下調為在2008年的基礎上削減50%,規劃項目856個,總投資505億元。而湘江流域重金屬治理方案是第一個由國務院批復的區域重金屬污染治理方案。

  根據《重金屬污染治理的湖南範本》顯示,到2012年底,湖南省共關閉淘汰662家涉重金屬污染企業,開工治污建設項目共99個。但同時該文章承認,存在對環境污染嚴重的項目尚待納入重金屬污染治理範疇。湘江流域共有簡易垃圾填埋場59座,垃圾量高達3999萬噸,由於填埋場存在防滲系統不完善、滲濾液處理不到位等問題,其重金屬含量嚴重超標,如鎘等超標2-5倍。

  根據前述《風險評價》,我國受重金屬污染的耕地達2000萬公頃,佔全國耕地的五分之一,受鎘污染的耕地約13300公頃,涉及11個省25個地區,導致每年糧食減産約1000萬噸,受污染糧食多達1200萬噸。而南京農業大學教授、農業資源與生態環境研究所所長、土壤學國家重點學科帶頭人潘根興認為,政府除首先應將加強污染的檢測和治理放在首要位置,還應將鎘的食品國家標準降低。我國于2005年10月實施《食品污染物限量》強制性國家標準,規定白米中的鎘含量最高不能超過0.2mg/kg。而國際通行標準是,大米中鎘含量不能超過0.4mg/kg。如果水稻鎘含量不超過0.3mg/kg,按照世界衛生組織和日本、臺灣標準來看,根本不算污染,或者説沒有健康風險。但按照我國國標來講,已經被誤導為鎘大米。而潘根興已向農業部彙報,商討標準問題。

  著名財經作家葉檀發表評論稱,湖南首先要公開資訊,同時加強對當地大米重金屬檢測,將湖南當地受到污染的土地種出的糧食與未受污染的糧食隔絕,以增強湖南農産品乃至政府的整體信用,這是減少湖南經濟損失的唯一辦法。本報深度記者 劉帥

  標簽:米廠湖南大米于國強湖南省

[責任編輯: 雍紫薇]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