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奶粉限購令實施以來,奶粉商和零售業界叫苦連天,傳聞有的藥房奶粉銷量急跌九成之多。在超市,部分品牌的奶粉開始降價促銷,買兩罐就有贈品。香港七家奶粉商和港九藥房商會聯合要求政府考慮撤回限奶令,但香港食衛局重申,要半年後再重新考慮。
本期嘉賓
港九藥房總商會代表 劉愛國
藥房老闆 林先生
財經評論人 李姝嬋
國內著名奶業專家 王丁棉
部分商家呼籲放開限令
主持人:有報道稱最近一段時間裏,往日盛極一時的水客大軍消失了,地鐵站、大路邊,幾乎難覓拖車身影,各大藥房裏,顧客零零星星……現在香港當地的奶粉銷售情況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劉愛國:限奶令出臺,我們生意受打擊很大,出貨太慢了,感覺日銷量減少一半左右。限奶令以來,香港業界奶粉生意跌了大約兩成。
林先生:我們在全港有6家分店,上水因為最近內地,感覺沒受到太大影響,但其他分佈在港島、九龍、沙田等地的店,影響好大。五一假期前夕,為了迎接節日內地顧客人流,從其他店調了不少奶粉到上水店,但在節假期間的銷售並不理想。
這個最主要是影響了我們香港作為自由貿易港的聲譽。限奶令後,整個市場的供應很充足,比如“五一”假期這幾天,我們就會將供應、銷售的情況進行統計,上報政府,再跟他們討論。建議政府取消“限奶令”,並且是完全放開。
港府被指“庸人自擾之”
主持人:在局勢變化中,如何評價作為事件發起者的香港政府的做法?
李姝嬋:事實上,香港奶粉事件實屬“天下本無事,庸人自擾之”,因為香港售賣的奶粉主要依靠進口,香港本身是沒有奶粉給人家搶買的。至於港府出臺的限奶令更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消極劣招,若香港有這樣大的奶粉銷售市場,還愁奶粉滯銷?
如今香港嬰幼奶粉滯銷,以及業界呼籲取消奶粉限購令著實狠狠給當局一巴掌,同時再次證明,政府只是忙於應急,構想一些權宜之計,類似出臺這樣的“限奶令”,而未有正視真正的問題,只可能帶來更多新的問題和麻煩。
若香港“病急亂投醫”地關門自保,既與國際都會身份不符,亦有損香港對國家發展的價值。
尷尬局面亟待“治標”之法
主持人:從搶購潮到奶粉荒,再到與當地媽媽矛盾激化,最終招來“限購令”,這樣的故事已在全球多地反覆上演,背後的根源是什麼?“治本”之法屢現尷尬,什麼才是“治標”的方法?
王丁棉:自從2008年發生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後,中國奶業行業的信任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被跌至了谷底。國內的消費者對國産奶粉失去信心紛紛跑到國外去搶購洋牌奶粉,遭到了多個國家或地區的限購,中國奶業行業信任危機是前所未有的悲烈。在信任危機面前,整個行業似乎都在木呆了,行業協會在急,企業無奈,政府的解套方法也不多甚至不很奏效。看來,如何贏回消費者的信心,這應是整個奶業行業當前最為重要的中心工作和目標。
對此,我有幾點建議,首先,企業不要再用虛假廣告或其他非規範的行銷手法去欺騙消費者;其次,政府要把具體的監管措施、辦法、對策、手段等公之於眾,讓老百姓知道、了解到是如何去監管的;再次,對犯食品品質安全過錯的企業,一經犯錯,須立馬將其列入黑名單並公布於眾。另外,要真正和普及甚至是要強制執法來讓生産廠家實行原料、加工可溯源系統機制的建立。
在這其中,行業協會也要發揮一定的監督的作用,如遇到問題,協會可採用事先告誡、警告、上黑名單等警告手段,甚至是開除出協會組織等懲戒性手段。 本期主持人
南方日報記者 周照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