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裏的小孫子要過生日了,家住方莊的吳奶奶打算訂個生日蛋糕,買多大的?吳奶奶發現,店裏的奶油蛋糕都是以“寸”計量。“10寸就是1尺嘛!”老人訂了個10寸的奶油裱花蛋糕,覺得這足夠吃了。誰知蛋糕送來時全家人吃了一驚:這蛋糕為啥這麼小呢?
寸字多個“口”蛋糕小一號
吳奶奶用裁衣服的軟尺子量了一下,這個生日蛋糕的直徑不到25釐米。“10寸就是1尺,1尺應該有33.3釐米啊?”拿著生日蛋糕,吳奶奶和家人回到店裏要求“給個説法”,卻被店員告知:“我們這個‘寸’用的是英寸,10寸的蛋糕,差不多直徑是25釐米。”
“如果是英寸,就該寫清楚。過去我看老人還寫過‘吋’,你要這麼寫,我不就明白了嗎。”10寸約等於33.3釐米,10“吋”約等於25.4釐米,一個蛋糕就因為計量單位上多了個“口”而少了一大塊,吳奶奶覺得自己上當了。
記者發現,在居民區附近開設的私人蛋糕房,多數都在使用“寸”的計量單位。而在麵包新語的網路商城上,一款名為“真多麗果”的奶油蛋糕的規格只標注了“8”和“10”兩個數字,連計量單位都沒有。
立體蛋糕只算面積直徑
記者走訪了京城消費者最熟悉的三家西餅店發現,立體的蛋糕都只按照釐米標注“直徑”或者“面積”,店內一般也只給出“夠幾個人吃”的參考指標,並不標注蛋糕重量。
在味多美西餅店為記者提供的蛋糕彩頁上,一款名為“鮮果風暴”的乳脂奶油蛋糕最小規格為138元,計量單位寫的是“20cm”,旁邊畫了一個“Ф”標誌,彩頁上沒有對這個標誌進行任何説明,只能推測出是“直徑”。而另一家餅屋的彩頁上則採用了兩種計量:一款名為“健康長壽”的圓形蛋糕“8英寸”規格是169元,另一款“菠藍舞曲”是方形蛋糕,標注為“15cm×15cm”的146元。
而在金鳳成祥的彩頁上,無論是方形還是圓形蛋糕,都按照20cm、25cm和30cm的規格計算價格,店內工作人員説,這個數字是“直徑”。“這個大概有多重呢?”記者指著一款名為“收穫陽光”的水果蛋糕詢問,工作人員也很含糊:“具體重量不知道,水果和奶油、蛋糕坯的重量都不同,沒法稱。”
蛋糕重量真的“沒法算”?
買散裝點心要稱重,買生日蛋糕卻被告知“重量無法計算”,這明顯不合邏輯。通過網路渠道銷售的方形蛋糕“廿一客”,一款名為“杏仁克魯茲”的蛋糕最小規格168元,就標注了“1磅”和“約14cm×14cm”兩種計量方式;但以“磅”而不是按“克”的計量單位是否合規也待商榷。
蛋糕不按重量計量,給了商家不少“空子”可鑽。難怪有的消費者埋怨“生日蛋糕尺寸越大越薄”。“店裏的工作人員還解釋説這蛋糕尺寸大,要是太高了就‘塌’了。”
國際食品包裝協會常務副會長兼秘書長董金獅告訴記者,生日蛋糕只按面積或直徑計量,涉嫌“消費欺詐”。他表示,根據現行的《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固態食品、半固態或黏性食品,要以直接體現品質和體積的克、千克,毫升、升為計量單位進行標示;具體到生日蛋糕,應該是以“克或千克”標注。
“今年4月20日即將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能對規範市場起到積極作用。”董金獅説,新標準要求食品在品質或體積上標注清晰,連每一種原材料的含量都要寫清楚:“蛋糕裏的奶油、水果甚至添加劑分別是多少,都要寫清楚,供消費者參考。”(記者 竇媛媛)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