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港澳傳真  > 正文

香港家族銀行沒落:並購面臨水土不服

2014-07-31 08:51 來源:上海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隨著華僑銀行384億港元私有化香港永亨銀行,曾經風光無限的香港本地家族銀行僅剩東亞銀行和大新係。

  對香港本地家族銀行的沒落,分析人士這樣認為,一方面,香港家族銀行盈利承壓、轉型尷尬,競爭力不足;另一方面,內地和境外機構出於“借道香港、快速打通內外市場”的需要,希望借助香港本地銀行。

  借永亨進入大中華商業圈

  截至7月29日下午四點整,華僑銀行累計從要約承諾人股東、額外承諾人股東和銷售股東處購得300731090股,佔永亨銀行已發行股本的97.52%,符合強制收購的持股條件。按照香港《公司條例》,即時撤消永亨銀行的上市地位,強制收購其剩餘的所有股份。

  該交易以每股125港元、對應2倍PB、總作價384.28億港元,成為近期轟動亞洲金融市場的一宗大型銀行並購案。

  “這樣可以借道永亨銀行在中國香港、內地、澳門的網路,進一步拓展大中華市場,同時,繞開繁瑣的監管審批手續、外資收購內地銀行持股比例上限限制。”某外資行資深人士分析道。

  華僑銀行行政總裁錢乃驥也表示:“永亨為華僑銀行提供了進入大中華商業圈的巨大便利,而永亨的現有客戶也能將自己的業務拓展至東南亞市場。從今天開始,華僑銀行于永亨的整合將駛入‘快車道’。”

  據了解,在私有化永亨銀行之後,根據華僑銀行此前制定的大中華戰略,將形成華僑銀行(中國)、永亨銀行和新加坡銀行的“三駕馬車”格局。同時,借助永亨銀行在珠三角、香港、澳門70間分支網點的優勢,華僑銀行將主攻中小企業、跨境貿易融資和私人銀行業務。

  東亞銀行也難保

  繼永亨銀行被收購之後,香港本地銀行僅剩東亞和大新係,市場人士猜測,由於“在香港、內地網點多,但股權分散”,“東亞銀行成為一個相當有吸引力的被收購對象”。

  事實上,自金融危機以來,香港本地銀行漸趨沒落,陸續面臨被收購命運。

  2008年招商銀行以193億港元收購永隆銀行,招行當時給出的2.91倍PB被認為是“近乎天價”的收購。當時被認為是亞洲七年來最大的銀行並購案。2013年,廣東大型國企越秀集團,宣佈收購廖創興家族的創興銀行,作價116.44億元,扣除物業賬面值等因素,約合2.08倍PB。

  而此次永亨銀行被收購後,香港本地銀行只剩下大新係的大新銀行、大新金融,以及規模較大的東亞銀行集團。

  而自金融危機以來,有關東亞銀行被馬來西亞國浩集團等收購的消息就已層出不窮。今年2月,東亞銀行主席兼行政總裁李國寶在該行業績發佈會上稱,有機構接洽過東亞銀行的收購事宜,如果以3-4倍市凈率收購,一定會考慮。

  對於香港本地家族銀行越來越少的原因,李國寶認為,銀行面臨的監管增多,且家族銀行很難與中資行競爭。

  並購面臨水土不服

  一家香港市場佔有率較大銀行的人士告訴記者,自2001年香港利率自由化之後,利差收窄使得銀行盈利能力承壓,而金融危機又讓能增加中間收入的理財業務面臨嚴格監管。而且,“對於本地銀行來説,在投資銀行、私人銀行等領域轉型又比較艱難”。

  而香港本地家族銀行被中外機構看重的原因,上述香港銀行業人士認為,一方面,香港可以作為進入內地市場的“窗口”,且法治體系成熟、市場交易活躍,更容易實現完全控股的目的,能夠通過這些銀行現有在內地市場的網路實現“快速進入”。

  “而中資銀行、企業收購香港的銀行,則是出於‘走出去’的目的,是把香港作為一個對外拓展業務的‘橋頭堡’。”該人士稱。

  然而,即便完成並購,後期整合能否成功,能否實現協同效應,對於銀行來説仍是巨大考驗。招行對永隆整合最初就提出了長達五年的規劃。

  對於此次華僑收購永亨銀行,有投行分析師就表示,“很難看到收購永亨的交易能夠在3至5年産生兩位數的投資回報。缺乏明顯的成本協同效益意味著,永亨銀行的利潤增長更多地將依賴於華僑銀行所能實現的收入協同效益。”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