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花旗銀行3月18日公佈的調查顯示,去年香港擁有100萬元(港元,下同)以上流動資産的百萬富翁73.2萬人。按照統計,每10個香港成人中就有1位百萬富翁。有人説,香港百萬富翁的密度堪稱全球之最,也有人發問,在香港擁有100萬元流動資産究竟算不算富有?投資和“炒樓”向來是港人致富的兩大主要途徑。根據花旗的調查,有一半40歲以下的百萬富翁並沒有自己的物業。不少財經界人士則直言,如今的“百萬”很可能連買樓首期都付不起,實難稱得上“富翁”。
成也物業,敗也物業
花旗調查報告顯示,所有百萬富翁持有的各類資産中,物業所佔比例仍然最高,2013年的比例達77%,較2012年僅輕微下跌1個百分點。除了股票投資,12%的受訪者表示因為賣樓而獲利。
同時調查還顯示,21至39歲的“百萬富翁”有50%沒有物業。以香港的現狀,若市民只有百萬流動資産而未有物業,就稱為富翁,定義似乎過於寬鬆。即使是擁有物業的百萬富翁,亦有一半人仍在供樓。60歲以上的受訪者擁有物業的比例則提升至92%,但仍有14%擁有物業的受訪者在供樓。
值得注意的是,百萬富翁們明顯不看好香港未來樓市,約57%的受訪人士認為今年香港樓價會下跌,只有約13%受訪者表示會于年內置業。因為百萬富翁的財富有71%來自凈樓宇估值,假若樓市出現大跌,部分“賬面上的百萬富翁”自然會“消失蹤影”。若是如此,成也炒樓,敗也炒樓,百萬富翁人數或許離見頂不遠了。
“有人自我感覺良好”
花旗銀行香港區市務總監吳詩雅分析,相當一部分百萬富翁凈資産值較低,或許只是剛好“過百萬”,再考慮去年通脹率有4%,百萬富翁創新高未必代表港人變得更富有。
財經評論員胡孟青也持類似看法,認為百萬富翁在當今時代已不適用,“任你叫,有些人總自我感覺良好。”她又質疑調查未必完全準確反映香港人財富情況,畢竟並非所有人都毫無保留地告訴調查人員自己有多少身家。
同時物價和樓價飛漲,讓如今的100萬元難與花旗最初設立該調查時相比。耀才證券執行董事郭思治直言,上世紀70年代中馬票也有100萬元彩金。當時買一層樓才10萬或20萬,
買輛車才幾萬元,那時100萬元的確禁花。如今時代變了,“現時買樓可能首期都不止100萬元,稍為買架靚車也花掉百萬,百萬資産實在不能算富翁。”
培育新的百萬富翁
郭思治表示,只要略懂得投資,擁有100萬元資産並非難事,問題是如何取得“最初的一注”。胡孟青則補充説,假如真有100萬元閒錢可作投資,身家要再進一步也不難,“錢搵錢當然容易過人搵錢。”
郭思治慨嘆,如今一般年輕人月薪只有2萬,交租交稅後剩下的已經不多了,要儲蓄都很困難,更不要説付買樓首期了。
同時也有業內人士表示,這次調查揭示市民的致富途徑離不開金融和地産投資,反映香港的經濟結構過分倚賴這兩項産業,而百萬富翁人數往往跟隨資産市場起伏而大起大落。香港在繼續強化金融業的同時,是否可開拓和培育更多新的經濟增長點,促進和深化産業結構多元化?讓市民既可投資致富,也可通過實體經濟增長和工資增加而躋身成百萬富翁。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