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澳門日報》4日報道,澳門行政會已完成《2013年度現金分享計劃》草案討論,7月2日開始“派錢”,其中永久性居民每人獲發8000澳門元,非永久性居民4800澳門元,涉及財政開支近49億澳門元。
一名澳門居民林先生5日告訴《環球時報》,根據以往經驗,澳門政府派發現金的具體程式是:由財政局下設的專門機構向居民寄送支票,一般按照從年長到年輕的順序;居民收到支票後,可拿去當地任何一家銀行領取現金。永久性居民和非永久性居民的領取方式相同。
澳門現金分享計劃自2008年開始,今年進入第六個年頭。永久性居民從最初的5000澳門元加碼至今年8000元,總開支也像雪球般越滾越大。因此在計劃推出之初,澳門社會就存在爭議,擔心派錢成為習慣,難以收尾,既為政府財政帶來壓力,又可能養懶人,“可解一時之痛,卻不宜長服”。社會高度關注現金分享計劃何去何從,提出了不少替代建議,如將現金變為中央公積金,弱勢拿雙份,甚至取消計劃,將資源更有針對性地投放在公屋、醫療及老人院舍等。
不過,林先生告訴《環球時報》,對於政府派發現金,當地民眾大多持歡迎態度,只是有一些人擔心,長期如此會引發通脹,最後讓老百姓“空歡喜”一場。
澳門行政會發言人梁慶庭則回應稱,該計劃是讓居民分享經濟發展成果,現階段沒有退場機制。他反問道,如果經濟穩步發展,財政有盈餘,為什麼一定要取消呢?梁慶庭還説,整個社會是否公平,金額是否恰當,不能只看現金分享,對於中産、弱勢群體等有更具針對性的補貼措施,所以“等額”分享比較恰當。▲(林風 ●本報記者 畢方圓)
[責任編輯: 王君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