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鏈強鏈增強産業韌性
補鏈強鏈增強産業韌性
本報記者 黃 鑫
重慶加速33條重點産業鏈“補鏈強鏈”;天津組織多場“接鏈”專項行動對接會;新疆以延鏈、補鏈、建鏈、強鏈為主攻方向培育打造一批産業鏈核心企業……近期,“補鏈強鏈”成為各地工作的關鍵詞。
日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要強化科技創新和産業鏈供應鏈韌性,加強基礎研究,推動應用研究,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加快解決“卡脖子”難題,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怎麼補?如何強?專家認為,要分析好産業鏈、供應鏈,精準設計、精準施策、夯實基礎,做強優勢集群,補齊突出短板和弱項,進一步增強産業鏈韌性和競爭力。
著力補齊短板弱項
何謂補鏈?“就是補齊短板和弱項,確保關鍵時候不‘掉鏈子’。”工信部部長肖亞慶説。
去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給我國産業鏈、供應鏈進行了一次實戰壓力測試。從實踐來看,關鍵時刻頂住了壓力。“不過,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我們在産業鏈、供應鏈上還存在一些短板和弱項。所以,我們對41個大類的工業和下面的細類進行了認真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繪製重點産業鏈圖譜,找出空白點,也找出弱項短板。”肖亞慶説。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補鏈針對的是産業鏈中的薄弱環節。當前,我國一些産業鏈存在短板,部分技術難度較大的産業鏈節點國內參與者較少,技術對外依存度高,亟需通過自主化補齊産業鏈中斷點,解決“卡脖子”問題。
以晶片領域為例,我國晶片設計較強,但設計軟體EDA被國外壟斷;封測水準先進,但製造環節薄弱。要解決這些問題,必須補鏈、強鏈。
怎麼補?肖亞慶表示,一方面要推進産業技術再造工程,針對弱項短板較集中領域,通過應用牽引、整體帶動、揭榜挂帥等新機制組織攻關;另一方面要加快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
據了解,“十三五”期間,我國已經佈局了17個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下一步將圍繞産業創新,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發揮地方企業積極性,按照市場化、國際化的原則,使我國製造業創新體系更加完備,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
鍛造長板增強主動權
聯寶工廠是聯想全球最大的PC研發和製造基地,全球每售出8台筆記型電腦就有1台來自這裡,但龐大的生産需求讓人工排産逐漸變得力不從心。為此,聯想打造了人工智慧排産方案,讓排産耗時從原來的每天6小時縮短到1.5分鐘,生産效率提升了16%。
數字科技賦能被視為強鏈的重要手段。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大中型骨幹企業都積極建立內部物聯網和數字系統,打造數字車間、智慧工廠。截至今年5月底,我國企業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關鍵工序數控化率分別達到73.5%和52.4%。製造業數字化、網路化、智慧化水準不斷提升。
“所謂強鏈,就是進一步鍛造長板,讓長板變得越來越長,增強發展主動權。”肖亞慶説。
鍛造長板要維護産業鏈的完整性和規模優勢。我國是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産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傳統産業鏈量大面廣,許多傳統産業鏈生産出的産品全球總量排在第一,因此著力提升傳統産業鏈、保持産業鏈完整非常重要。
鍛造長板要推動傳統産業全産業鏈改造升級,也要聚焦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新工藝、新裝備,以及航空、航太、海洋等新興産業領域,大力發展産業數字化和數字産業化,前瞻佈局未來産業,掌握産業發展主動權。
鍛造長板還要做好國內産業集群的優化佈局,著力打造一批世界級産業集群。“産業只有集群發展,才能更好地發揮規模優勢、發揮産業配套優勢、發揮創新優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産業經濟研究部副部長許召元説。
鍛造長板還應加快推進我國産業鏈供應鏈全球佈局。“要支援有實力的企業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産業鏈體系,構築互利共贏的産業鏈供應鏈利益共同體,塑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工信部總工程師田玉龍説。
專項行動刻不容緩
“補鏈強鏈專項行動是新形勢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南京大學長江産業經濟研究院院長劉志彪認為,現在的供給側結構性矛盾,已經不是主要表現為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等問題,而是主要表現為産業鏈中的某些關鍵産品、核心技術、重點環節的瓶頸和短板問題。如果不能通過補鏈強鏈專項行動解決這些瓶頸和短板問題,不僅産業鏈中的企業正常生産經營有困難,經濟增長受到遲滯,高品質發展也會成為“空中樓閣”。
當前,各地已在積極行動。比如,天津市近日印發《産業鏈高品質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1—2023年)》,明確要做強7條“強鏈”、壯大2條“新鏈”、延長3條“短鏈”,並已為這些産業鏈條安排了首批成熟項目,項目總投資達3481億元。再如,重慶市日前出臺《“十四五”時期重點發展的33條産業鏈關鍵重要技術需求》,對産業鏈存在的技術軟肋逐一提出補強措施。如對於軟體産業,提出企業要加強雲作業系統、雲數據庫等平臺軟體技術,以及鑒別認證、漏洞掃描等資訊安全軟體技術。
盤和林認為,從各地補鏈強鏈的做法來看,都在著手解決關鍵産業鏈節點企業的融資難題,資本越來越關注關鍵技術型企業。此外,各地紛紛結合自身區域産業特色,推出適合本地區的關鍵行業扶持政策,通過新基建和投資帶動關鍵産業發展。
補鏈強鏈尤其要注意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劉志彪表示,産業鏈中可能被“卡脖子”的某些關鍵産品、核心技術、重點環節,往往都是由具有“小巨人”潛力的“專精特新”企業提供的。
當前,我國正大力支援“專精特新”型中小企業發展。“只有這些企業獲得充分的發展,一大批中小企業能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培育各自特色産品,才能從根本上提升我國産業鏈供應鏈的品質和水準。”許召元説。
本報記者 黃 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