儘管2016年的完整經濟數據還沒有披露,不過目前一些地方正在召開的兩會上已經提前發佈了自己的2016“年報”。
這其中,南京市市長繆瑞林在1月召開的南京市第十五屆人大第五次會議披露,預計南京市2016年全年實現地區生産總值10450億元,首次突破1萬億大關。南京成為江蘇省第2個、中國第11個GDP突破萬億的城市。
這一成績的取得,也意味著江蘇區域經濟格局的重要改變。此間的一大背景是,在改革開放後,靠近上海的蘇南地區憑藉外向型産業的發展,經濟也隨之高速發展,多年來蘇州和無錫GDP分列江蘇一、二位,作為第二經濟大省的省會,副省級城市南京由於外向型城市較低,只能屈居第三,被坊間戲稱為“蘇小三”。數據顯示,2006年,南京GDP只相當於無錫的82.6%。
但這一格局在過去的10年來尤其是近5年來發生了根本性變化。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隨著外貿出口受阻,外向型經濟發展也隨之放緩。另一方面,在經濟發展進入到轉型升級新階段後,南京所擁有的科教文化、地理交通等各種資源優勢逐漸顯現出來。
江蘇省社科院區域現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員王樹華對《第一財經日報》分析認為,省會城市的科教文化資源雄厚,各種高端生産要素在省會城市的聚集度比較高。
在經濟轉型升級的過程中,産業、價值鏈由低端向中高端邁進的過程中,一些高端要素資源必須要配套,在這個過程中,省會城市比非省會城市往往更有優勢,省會城市的服務業佔比也會比較高,具備了更強的輻射周邊地區的能力。
另一方面,隨著長江經濟帶的建設、中部地區的崛起,作為長江重要港口的南京比蘇錫常更貼近內地市場,與安徽、湖北等地的聯繫也更為緊密,中心地位不斷凸顯。
在此消彼長中,兩者的差距不斷縮小。南京至2014年更是首度超越了無錫,上升至江蘇地市經濟總量第二位。近兩年南京更是再接再厲,在不斷擴大對無錫的領先優勢的同時,與蘇州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
在南京之前,全國已有10個城市躋身“萬億俱樂部”。其中,2006年、2008年、2010年,上海、北京、廣州相繼“入萬億”,2011年,“萬億俱樂部”涌入四位成員:深圳、天津、蘇州、重慶。中西部的武漢、成都則在2014年攜手進入。2015年杭州躋身其中。
從城市級別來看,目前的11個萬億俱樂部城市中,包括了4大直轄市、6個副省級城市,以及唯一的地級市蘇州。從區域來看,東部8個、中部1個,西部2個。具體而言,長三角4個,分別是上海、蘇州、杭州和南京,可見長三角城市群不愧是我國最具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城市群。長三角之後,珠三角、京津冀和成渝各有2個。
從分佈的省份來看,第一經濟大省廣東和第二經濟大省江蘇各有2個入列。不過,雖然各有2個,但廣東的兩座城市廣州和深圳2016年的GDP分別達到了1.95萬億和1.93萬億,正在向著2萬億大關邁進,把江蘇的兩個入圍城市蘇州和南京甩下了不小的距離。
當然這其中的一大原因在於相比江蘇,廣東的區域發展十分懸殊,經濟重心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尤其是廣深兩座一線城市。相比之下,江蘇經濟發展更為均衡,GDP超過5000億的城市更多。
在南京之後,還有哪些城市也將邁入萬億行列?這其中,目前經濟總量位居各城市第12位的青島最為接近。儘管青島還沒有發佈2016年的具體數據,但此前12月青島發改委表示,前三季度青島市生産總值增長7.7%,高於全國、全省1和0.2個百分點,全年總量有望突破萬億元。
數據顯示,去年青島GDP達到了9300億元,若按照前三季度青島的8.5%的名義增速來看,則全年下來將達到10090億元。
除了青島,中部的長沙也正在向萬億靠近。長沙市兩會披露的數據顯示,2016年長沙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地區生産總值達9250億元,增長9.4%。若按照近年來長沙經濟高速發展的態勢,則2017年長沙有望突破萬億大關。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