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東省國資委連續發佈兩份重頭文件——《關於省屬企業實施創新驅動戰略 加快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和《關於加強省屬企業資本運營工作的意見》,加快推進省屬國企改革落地。文件提出廣東省屬國企落實改革的突破口是創新驅動和資本運營,並制定了廣東省屬企業資本運營3至5年目標以及相關政策措施。廣東省國資委提出,至2020年競爭性主營業務資産基本體現為上市公司股權;至2017年,廣東省屬企業證券化資産將達近1萬億元,扣除公共性特點較為突出的高速公路、鐵路資産後,資産證券化率達到60%;至2020年,資産證券化率達到70%。
作為中國經濟最活躍的省份之一,廣東省加快推進國企改革受到資本市場高度關注。本文試圖從二級市場的角度談談廣東國企改革這一宏大敘事中所潛藏的投資機會。
首先,資産證券化是市場對廣東國企改革的關注焦點。早在2014年8月, 廣東省發佈《關於全面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意見》,全面確立國企改革整體脈絡,提出到2015年,全面完成國有企業公司制改造;到2017年,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比重超過70%,形成30家左右年營業收入超千億元或資産超千億元、初具國際競爭力的國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業。明確的時間表和量化目標,被譽為“最市場化”的改革方案。廣東作為經濟大省,國資體量龐大,國企改革的中心在於優化國有資産配置,提升國有資産證券化率,並引入戰略投資者,推進混改。因此,資産證券化率也順理成章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據統計,廣東省具有國資背景的上市公司共有61家,在公開披露資訊的 48家集團公司中,35家資産證券化率低於50%。這離60%的短期目標尚有明顯距離,提升資産證券化率的現實訴求比較強烈。
其次,筆者認為,廣東國企改革疊加自貿區和“一帶一路”紅利,其表現或將不亞於已被反覆追捧的上海國企改革概念股。從資本市場的角度看,廣東國企改革投資機會可以關注四大脈絡。一是關注作為所屬集團唯一上市平臺的上市公司,這類公司很可能會成為集團內部業務整合、外延並購的運作平臺,如珠江實業、廣日股份、粵電力A、廣百股份、廣弘控股、宏大爆破、廣州發展、廣電運通、白雲山等;二是對於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企業集團,可以重點關注集團內業務整合、實現整體上市的可能性;三是對於“小公司+大集團”現象,集團有可能通過資産注入進行資源整合、提高資産證券化率,如廣州浪奇、嶺南控股等;四是關注投資運營平臺旗下的上市標的,如深圳市投資控股公司和深圳特區建發集團,在深圳國企改革中起到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平臺的作用,其旗下的深深房、深紡織A等上市公司便受到市場高度關注。
目前,廣東國企改革正在緊鑼密鼓地推進,前一段時間國資背景上市公司的密集停牌,以及上周廣東省屬國企和深圳市屬國企改革措施的加快落地,都引發市場強烈關注。追蹤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及其所屬集團的動向,市場對廣州浪奇的資産注入預期、對廣州發展的並購預期和股權激勵預期、對廣電運通的外延並購預期比較強烈。
最後,深圳國資控股上市公司值得重點關注。深圳一向是改革排頭兵,深圳的國企改革動向自然受到格外關注。據深圳市國企改革總體方案,深圳將推動85%的國有資本集聚到“一體兩翼”國資特色産業體系,即以基礎設施公用事業類産業為主體、金融準金融等高端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兩翼。這表明,深圳國有資本要逐漸從部分非“一體兩翼”行業退出,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和新興産業。
可見,除上文提及的深圳兩大投資運營平臺外,産業優化佈局是深圳國企改革的另一大看點。查閱深圳市屬一級企業經營資料可以發現,深圳能源集團、深圳市投資控股有限公司、深圳水務集團和特發集團旗下的新興産業(如清潔能源、污水處理等)相對集中,部分産業很可能會是今後重點發展的方向。相關上市公司有深紡織A、深圳能源、特發資訊等。
廣東兼具混改試點和體制創新的國企改革措施備受各方期待,不過,股價的最終表現仍是資金説了算,在關注上述預期的同時,A股市場的階段性風格、資金的階段性偏好,都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不可不察。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