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新“東方明珠”登陸A股市場 上海文廣改革實現重要跨越

2015-06-20 08:01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上海6月19日新媒體專電(記者許曉青 高少華)歷時一年多,上海廣播電視臺、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深化改革的進程在19日實現重要跨越。上海文廣旗下“東方明珠”與“百視通”兩家上市公司完成重大資産重組所有審批和交割程式,重組後的上市公司正式更名為——上海東方明珠新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改革“接力棒”交予新“東方明珠”

  21年前“東方明珠”在上交所首發上市,領當時改革風氣之先;4年前,上海文廣旗下百視通公司借殼上市,開啟國有廣電系統新媒體業務上市先河。2015年6月,改革的“接力棒”交到“東方明珠新媒體”手中。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黎瑞剛説,這次重組不僅是上海的大小文廣合併後業務整合的深入實施,更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指示精神、“網際網路+”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

  “上海正在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上海的國有文化企業應有所擔當,同時,這也是上海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和國資國企改革的重要成果。”作為廣電領域改革的先行者,黎瑞剛一路見證了改革走向“深水區”。

  深化改革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責任擔當

  2014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後,中國資本市場反響熱烈。上海文廣推進重大資産重組,被視為文化傳媒領域全新的“融合發展”大項目。借力統一的産業平臺和資本平臺,上海文廣正在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在內容、渠道、平臺、經營、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

  根據來自高華證券、中金傳媒提供的分析報告顯示,這是A股市場上文化“國家隊”的一次戰略性整合,旨在打造與國內外領先企業對標的國有文化媒體集團治理機制和與行業發展趨勢相符的一體化、規模化産業佈局。

  這輪改革也是在“網際網路+”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的,上海廣播電視臺臺長、上海文化廣播影視集團有限公司總裁王建軍説:“我們看清形勢、明確擔當,不加速前進,我們會失去與網際網路對話的機會。”

  據了解,此次新“東方明珠”亮相資本市場,特點是一個“全”字。王建軍説,企業以強大的媒體業務為根基,以網際網路電視業務為切入點,全力構築“內容、平臺與渠道、服務”在內的媒體生態系統、商業模式和體制架構。具體業務涵蓋節目研發、影視製作、版權經營等內容,覆蓋有線數字付費電視、網路電視(IPTV)等全媒體渠道,提供數字行銷與廣告、電視購物與電子商務、遊戲、文化旅遊等線上線下服務。

  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學院媒介轉型研究室主任魏武揮表示,從本次重組看,上海文廣從組織架構到內容生産,從多終端傳播到多螢幕觸達等,已初步建構起“網際網路+”的大平臺,同時在企業內部推進“去行政化”,最大程度在一線解放生産力、激發員工活力。

  面向未來、走向世界

  2013年9月,百視通與微軟成立合資公司,以Xbox業務合作為開端,成為進駐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001號”企業。而今,進一步深化改革的百視通和東方明珠,旨在面向未來、走向世界。

  一年多來,改革信號頻傳海內外。從微軟“脫胎”而來的數字行銷綜合平臺“艾德思奇”並購進入,未來將成為新“東方明珠”的核心業務之一。上海文廣還與阿里巴巴達成多項重大合作,其中涉及12億元資金的第一財經項目已浮出水面。

  今年上海電視節期間,上海文廣首次推出了“SMG智造”品牌。這不是一個節目製作單位,而是一個提高內容創造力的系統,包含原創內容産品的全流程孵化系統、全方位品牌和版權管理系統,以及具有前瞻性的戰略實踐研究系統。同時,企業內部的網際網路節目中心正在建立起來,未來還將把原有分散的移動網際網路入口統一到新“東方明珠”的“BesTV”品牌上。

  “三網”融合研究領域專家、融合網總編吳純勇認為,新的“東方明珠”亮相,宣告了內部的整合再升級、再超越,同時未來此類巨型文化傳媒企業,如何加強及提升自身軟實力、增強核心競爭力,也備受關注。比如,如何做到人盡其才、物盡其用,如何改善人才儲備機制,如何吸收新理念、新技術、新模式,以及如何帶動促進全産業鏈各方共同發展等,整個行業、整個資本市場都在拭目以待。

[責任編輯: 楊永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