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中國首次“稅價聯動”控煙 部分煙酒專賣店提價10%

2015-05-12 10:31 來源:中新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資料圖:中學生開展“拒絕煙草,有你有我”主題宣傳活動。中新社發卓忠偉攝

  中新網5月12日電(種卿)5月10日,中國時隔六年再度上調煙草稅,捲煙批發環節從價稅稅率由5%提高至11%,並按0.005元/支加徵從量稅。同日,對國産捲煙和進口捲煙的批發價格、建議零售價格進行調整。專家認為,不同於此前的四次調整,此次調整實現了煙草調稅與調價的同步推進,在增加政府稅收的同時,也凸顯出政府利用價格杠桿大力控煙的決心。

  “稅價聯動”凸顯控煙決心

  5月8日,財政部發佈消息顯示,自5月10日起,我國將調整捲煙消費稅。根據最新煙草稅稅率表,在生産環節,甲類捲煙的稅率為56%加0.003元/支;乙類捲煙的稅率為36%加0.003元/支;批發環節,捲煙的稅率為11%加0.005元/支。

  與此同時,國家煙草專賣局同日印發的通知顯示,自5月10日起對國産捲煙和進口捲煙的批發價格、建議零售價格進行同步調整。

  此前,我國煙草消費稅有過四次調整:1994年確定稅制,此後分別在1998年、2001年、2009年進行過調整。與以往調整相比,此次調整最大的特點是實現了煙草調稅與調價的同步推進。

  “稅價聯動的調整方式最突出目的就是為了控制煙草消費,同步調整捲煙批發價格就是將價格變動傳導到零售層面,從而達到控煙效果。” 中央財經大學財經研究院院長王雍君對中新網財經頻道表示。

  國家煙草總局此前發佈的通知明確了煙草價格調整方案:一是所有在銷國産捲煙和進口捲煙批發價格均上調6%。二是所有在銷國産捲煙和進口捲煙的建議零售價格按照零售毛利率不低於10%的原則確定。三是各省級局(公司)自主確定本地區捲煙零售指導價格。

  國家煙草專賣局經濟研究所副所長李保江此前分析指出,此次煙草稅價聯動上調後,勢必帶來捲煙需求量和消費量的下降,進而導致捲煙産量減少。

  捲煙零售均價預計將提高一成多

  事實上,捲煙生産環節的消費稅上調後,煙草公司的生産成本隨之增加,為了保證利潤,公司會將增加的這部分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

  有專家測算指出,此次調整後,考慮到自然增長、結構調整等因素,2015年預計終端零售環節的捲煙平均價格比上年提高10%以上。

  不僅如此,提高捲煙消費稅稅率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國家稅收。據財政部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3月份,國內消費稅772億元,其中,捲煙消費稅344億元,佔當月消費稅的比例高達44.56%,儘管存在部分稅收延遲入庫引起的比例攀升,但也從側面反映出捲煙消費稅在我國稅收中的重要性。

  王雍君表示,短期內,煙草消費稅稅率的提高會促進國內消費稅的增加,但從中長期來看,隨著我國吸煙人口的下降,煙草行業銷售規模也會逐步縮減,對稅收的促進作用也將減弱。

  部分煙酒專營店已提價10%

  昨日,中新網財經頻道記者就近走訪兩家煙酒專營商鋪,其銷售人員均表示,香煙産品售價都已經按規定提價10%,原價210元一條的玉溪香煙現在售價231元。其中一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從5月10日就開始漲價了,正規煙酒專營店都按新的價格銷售了。

  根據各地媒體報道,多個省市地區的捲煙零售價格都已陸續上調,提價幅度約10%左右。

  相比反應迅速的煙酒專營店舖,記者走訪的一家小型連鎖超市工作人員就表示香煙價格還沒漲。但這位銷售人員也表示,中午接到了香煙調價通知,只是結算系統和標簽調整還沒落實,所以目前店裏捲煙仍維持原價銷售。”

  王雍君表示,煙草消費稅率的提高對不同消費群體或者不同檔位煙草産品的影響是不一樣的,比如低收入群體可能就對提價比較敏感,從而影響其消費總量。但是,我國煙草稅率相較發達國家仍偏低,未來還有提升空間。

  一位有著30多年煙齡的李先生告訴中新網記者:“一般我都是整條買煙,原來每條200元的香煙,如果説漲價一成就是220元,每月肯定要增加這方面的支出。”不過很多“煙民”都對記者表示,要短期內戒煙很難,最多也就是趁著漲價少吸一些。

  而對於價格敏感的青少年,“以稅控煙”效果就較為明顯了。貴州省疾控中心健教所所長楊澤紅介紹説:“在我國銷售的香煙很便宜,初中生有購買能力。通過提高煙草稅和煙價後,讓初中生不容易獲得煙草。”

[責任編輯: 王君飛]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