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您是否在消費中受到不公平待遇卻難以維權?3·15來臨,如果您或您的親朋好友在房產、商業、金融、旅遊等各種消費領域的權益受到侵害,請告訴我們。現代快報將對有價值的線索進行調查、採訪,助您維護合法權益。
“進口有機產品”“進口零食店”“海淘”……“洋貨”越來越受到消費者的關注。昨天,蘇州有關執法部門結合日常檢查中發現的問題,從產品、店面、渠道等方面,提醒消費者理性看待進口產品。潘偉 韓小強
當心“有機”未經認證
有機產品是根據有機農業原則和有機產品生產方式及標準生產、加工出來的,具有健康環保的特性,優于一般產品,從而備受消費者青睞。根據規定,未獲得我國有機產品認證的產品,不得在其產品、產品最小銷售包裝及其標簽上標注含有“有機”“ORGANIC”等字樣,以及可能誤導公眾認為該產品為有機產品的文字表述和圖案。但從近來的執法案例來看,市場上存在有機產品標志濫用的情況。這些違規的進口產品涉及洋酒、服裝、豆奶、果汁等。
購買進口有機產品時,盡量選擇大的商場、超市及專賣店,要觀察貨物標簽、包裝上是否標注了有機認證標志,可以根據包裝上的“有機碼”上網查詢。另外,可以向商家索取購買產品對應的中國有機產品認證證書等資料。
進口零食店購物要看標簽
進口零食店如雨後春筍般涌現。盡管所賣零食的價格比國內同類產品高出20%至50%,還是比大商場、大超市要便宜。但在日常檢查中,執法部門發現很多進口零食店的貨品存在質量安全隱患。比如,有些零食包裝上沒有中文標簽,有些雖有標簽但提供的信息不全面不規范。按規定,進口食品必須有中文標簽才能上架,內容須真實且規范,並應標注食品名稱、配料、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凈含量和規格、在中國依法登記注冊的代理商、進口商或經銷者的名稱、地址和聯係方式等信息。其中經銷商的信息尤為重要,是消費者維權的重要一環。
去進口零食店購物,除了看標簽,消費者還可向店主詢問選購的進口食品是否具有《進口食品衛生證書》,證書是否注明了該進口食品的詳細信息,通過查看核實,再決定是否購買。
“海淘”的風險不容小覷
除了銷售實體及產品本身,採購渠道也是值得消費者關注的環節。近來興起的“海淘”,著實讓洋貨愛好者直呼過癮,但“海淘”也需留意,並非境外網購的產品就是“好的產品”。大家在“海淘”時應盡量選擇正規的網站、可信賴的品牌,並核實產品的相關信息詳情。選購食品時要關注產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避免拿到手的食品已經過期,選購服裝則要注意國內外服裝標準的差異。
根據規定,共有三大類16種貨物禁止攜帶或郵寄入境,一旦在過境郵包中發現違禁物品,有關部門會採取銷毀或退運措施。為此,消費者應認真對照“違禁清單”,避免“海淘”時財貨兩空。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