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北京2月8日電 在歐洲央行實施開放QE政策後,許多發達國家跟風而行的大背景下,2月4日央行發布“全面+定向”降準政策,究竟應該在本輪降準中讀出哪些市場信號,降準將會激發怎樣的市場活力,又會給老百姓的生活帶來哪些影響?《新華訪談》邀請到北京大學國家發展學院副院長黃益平做客新華網,進行解讀。
黃益平教授表示,央行這次採取了近年來比較少見的“普降+定向”的方式,政策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專門對三農和中小企業的的寬松政策,其實這是對過去政策的延續。有選擇的寬松,就是盡量把目標對準政府希望支持的經濟主體,即三農和中小企業。至于錢下去後能不能真正對他們有推動作用,現在還需要觀察。
黃益平認為降準對中小企業的幫助是肯定的,比如給主要客戶為中小企業的城商行多發一點流動性,有助于城商行和中小企業的業務擴張。
同時,黃益平也認為降準能否為中小企業所用還需配套改革。貨幣政策和其他政策有一個比較大的區別就是錢會流動,現在銀行把錢貸給中小企業態度謹慎,因為中小企業的風險在大幅度上升。它除了錢多不多和錢夠不夠以外,還有背後的經濟邏輯。“如果這些問題不解決,這個錢即使下去之後能不能真正為中小企業所用還需觀察,我覺得需要一係列改革配套。”他說。
對于降準是否能夠激發市場活力,黃益平認為很難通過某一個貨幣政策來實現,因為市場活力牽涉國際國內等各方面的因素。他說,從經濟本身來說,有很多更深層的問題要考量,比如經濟市場缺乏活力可能是國際市場不好,或者國內勞動力成本上升等等很多問題,短期很難解決。所以不要把貨幣政策的功能考慮得太多,貨幣政策就是貨幣政策,就是調解短期周期性的問題。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