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獎勵休假成“上班族” 最大夢想福利

2015-01-22 09:37 來源:北京晚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反腐是不是意味著取消一切職工福利?這一讓很多人糾結的問題終於有了答案。近日全國總工會召開發佈會,對員工福利發放的相關規定做了細節性的解釋。一些之前被單位以反腐倡廉、反對“四風”為由拿掉的福利得到“正名”。而現實中,有多少人的正常福利被取消?哪些福利最被員工看重?哪些福利是員工心目中的夢想?中國青年報對2萬餘名各領域網友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39.4%的受訪者福利全部或者部分被取消;取暖、住房補貼等經濟性福利最被員工看重;獎勵休假或休養成“上班族”最大夢想福利。

  “法定節假日發慰問品”

  是被取消比例最高的福利

  在一家國企工作的伍小姐稱,以前過年過節,單位都會發提貨卡,但現在只有洗髮水這樣的實物福利了。公務員奐先生也表示,現在什麼都沒有了,就連原來最期盼的年終雙薪和過節費也都一併取消。調查發現,58.4%的受訪者“原來就沒啥福利”,有34.6%的受訪者福利被以反腐之名全部取消,4.8%的受訪者福利被部分取消,只有2.2%的受訪者福利沒有受到影響。這意味著,在原先有福利的受訪者中,94.7%的人福利或多或少受到影響。

  調查顯示,在全國總工會細化的各項職工正常福利中,“法定節假日發慰問品”是被取消比例最高的福利,其次是“春遊、秋遊”、“看電影”、“送生日蛋糕或發放蛋糕券”、“因工誤餐補助”、“伙食補助以及夜餐費”、“文藝匯演”等。

  近八成人最看重經濟性福利

  在眾多的職工福利中,哪個最被員工看重?調查顯示,78.7%的受訪者最看重經濟性福利,比如採暖補貼、住房補貼等。這説明,大家還是更注重能給自己帶來直接經濟利益的福利。

  在一家民營環保器材公司工作的楊先生説,他最喜歡的福利是年終獎。辛辛苦苦工作了一年,到了年底,特別期盼這筆錢,因為這既是對自己一年工作的肯定,也能緩解春節消費高峰的資金緊張。

  此外,還有32.5%的受訪者最看重過年禮盒、生日蛋糕等節日福利,10.7%的受訪者最看重休假或彈性工時等工時性福利,6.4%的受訪者最看重文體活動、電影票等娛樂性福利,3.5%的受訪者最看重員工餐廳、交通班車等設施性福利。

  獎勵休假成最大夢想福利

  現代社會,各行各業競爭都很激烈,尤其是在城市打拼的上班族,加班加點幾乎是常態,每個人都感到“壓力山大”。在此背景下,能夠享受一個輕鬆愜意的休假,成為很多受訪者的夢想福利。調查顯示,43.1%的受訪者希望能夠享受到“獎勵休假或休養”。

  除此之外,還有21.5%受訪者希望享有交通津貼,16.1%夢想單位提供補充商業醫療保險,13.9%希望上下班有班車,12.8%希望享有旅遊基金。

  福利應與

  社會承受水準相適應

  有受訪者表示,“福利雖小,卻能夠暖人心”。調查發現,有84.2%的受訪者非常認同這一觀點。74.7%的受訪者非常同意福利要和經濟發展與社會承受水準相適應。

  武漢大學社會學系教授周運清説,國家反腐,是反諸如借“福利”名義大吃大喝等行為。企業員工基本福利應被保障。周運清也感覺,目前社會各界對員工福利這個概念的理解並不清楚,其實員工的基本保障,如五險一金等也屬於員工基本福利。他認為,正常職工福利發放應更加規範化和透明化。當然,根據各地經濟發展程度不同、行業不同、單位不同,員工福利發放也應彈性化。

  據中國青年報

  網評

  @崇山峻嶺2317223:我也覺得正常的福利是要的,這也體現對職工的一種關懷。

  @人馬座的戴安娜:反正是什麼福利都沒發過,無論是勞保用品還是節假日的慰問品。其實感覺這些對增強歸屬感和凝聚力還是很有必要的,並不需要很多東西,卻讓幹活的人感覺到有人關心的溫暖,工作起來也會有動力。

  @葛世陽strive-for:對於過日子的人來説,實在的最好!

  @令狐XL:依法治國背景下,休息權必然成為公民權利保障的基礎,希望加班越來越少,希望休假越來越開心!

  @海關後人:夢想能不能成真?我持很大問號,個體企業根本不執行啊。

  @陳俊律師:福利可以發,但一定發放時財務透明,公示,讓人民群眾監督;發放後如果經司法機關和立法機關發現違規的及時糾正並追究相關責任人責任。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