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1月6日消息(記者初日)我國在摸索中前行20年的公車改革終於全面推開,而且定下了嚴格的時間表。中央和國家機關公車改革2014年已基本完成,2015年年底前基本完成地方黨政機關公車改革,再用2到3年時間完成事業單位等的公車改革。
公車改革從中央向地方推進,如何結合實際設定補貼標準?不同類型的事業單位能否仿傚機關貨幣化補貼的方式?
公車改革從中央向地方推進,從機關向事業單位推進,面對的形勢越來越複雜,改革難度也越來越大。
事業單位和國有企業車改的交卷時間最晚是2018年。但記者調查各地多家事業單位發現,隨著中央“八項規定”和《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出臺,不少單位意識到公車改革勢在必行,乾脆提早行動。
某科研單位後勤服務中心賈主任介紹,領導去年就已經不配專車了。
賈主任:因為我們地比較偏嘛,一直保障進城辦事這種車,現在領導都沒有公車,領導上下班都是自駕車。
這家科研單位有一千多職工,20多輛公車歸辦公室統一調配,每年養車的費用近兩百萬。但賈主任説,大家都不希望取消公車。
賈主任:我們這麼偏(僻),還是希望有公車保障好一些。都貨幣化,個人去哪辦事很不方便,況且出了事都是工傷,很不安全的。
但一些位於交通發達地區的事業單位,卻很歡迎公車改革。北京一家事業單位的工作人員説:
工作人員:肯定是歡迎這種現金補貼的形式,現在沒有資格坐專車也沒有任何車補,以後仿傚機關的做法,可以説就多得了幾百塊錢。
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的公車保有量超過機關單位,僅從數量上就足以咂摸出改革層層推進的難度。況且事業單位分成不同類型,有財政全額撥款、差額撥款、自收自支三種。如何確立既符合中央關於車改的總要求,又符合事業單位、國有企業特點的分類公車改革方案?
浙江杭州市發改委體改辦巡視員馬建華有十多年的公車改革經驗,他擔心事業單位實行貨幣化補貼,不僅不省錢,還更費錢。
馬建華:我們杭州學校和醫院各有3萬人,如果這些人參加車改,車貼怎麼能下降啊?這些學校醫院的派車是很少很少的。
安徽銅陵財政局副局長單培有和馬建華相似的擔心,她認為,事業單位和機關的特點不一樣,應該結合實際設定補貼標準。
單培:改革就是因為公車的花費大,車多才會節儉財政支出。相對公務員和參公來講,事業單位車少人多。貨幣化補貼的標準多少都不好講,沒有標準就不好測算數據。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