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清晨,市民乘坐剛剛開通的地鐵7號線到達磁器口站,繼續換乘5號線上班。本報記者 孫戉攝
本報記者 劉冕
實施新票價和開通四條地鐵新線後的首個工作日早高峰,全市公共交通順暢有序。截至早上9時,地鐵全網進站量約為157萬人次,比上周同期下降5.23%;地面公交共發車車次比上周同期增長4.71%,主要通道早高峰平均運送速度約為每小時22公里。
昨日,市交通委發佈上面一組數據。新線、新票價顯然沒有對市民的通勤習慣帶來過大的影響。新線客流雖然沒有一下子爆滿,但是不少新的換乘站客流壓力較大。北京交通發展研究中心發佈的一份網路調查結果顯示,75%的乘客認可新票價,而46%的地鐵乘客表達了會選擇其他交通工具出行的意願,16%的開車族表示考慮調價後使用公共交通。
部分新換乘站首日起限流
相對於往年地鐵新線開通首日就客流爆滿的局面,今年的4條新線略顯低調,在動輒千萬人次的大客流時代,有些新線車站早高峰甚至可以找到座位。市民李小姐從金臺路站搭乘地鐵14號線,她説:“原本坐好了擠車的準備,沒想到車上居然有空位。”市民孫小姐則選擇地鐵7號線出行,她説:“從磁器口站到歡樂谷景區站,感覺列車比較鬆快,乘客明顯比1號線少。”
新線還拉低了一些客流大站的客流量。比如6號線的草房站。上週一,記者早高峰採訪時看到車站裏候車人較多,每個車門外都要排至少七八位乘客。而昨天,這裡的客流量明顯減少了,有些車門外候車乘客只有三四位。一位站務員説:“這條線又往東延長了好幾站,人們不再必須從草房站上車了,所以車站擁擠程度下降了。”
新線雖未全線客流爆滿,但一些新的地鐵換乘站還是壓力較大。以14號線與6號線的換乘站金臺路站為例,首日就開始限流——通過擺放導流圍欄等措施,減緩乘客換乘速度。
“其實換乘通道不長,不過要通過九曲十八彎的導流圍欄,才能從14號線抵達6號線,所以還是挺費時間的。”市民王小姐説,“到了6號線站臺,至少得等2趟車才能擠進去。我就是被身後一位不認識的乘客硬推進去的。”
這一站的工作人員説:“目前14號線東段客流量並沒有想像中那麼多,預計今後會逐漸加大。如果換乘量持續攀升,金臺路北端的車站可能也會配合限流,緩解這一站的壓力。”
早高峰期間,北京軌道交通指揮中心的大螢幕上,紅色區域大約有六七處,基本上都是換乘站區域。這時,列車上每平方米大約會擠下8個人。
地鐵客流下降可能吸引開車族
上午7時30分左右,大部分地鐵線路滿載率低於70%。滿載率100%意味著平均每平方米要站6名乘客。當然,這個空間裏還需要容納這些乘客的行李等。而且,客流量相倣的時候,冬季的地鐵會因人們穿著厚而比夏季擁擠。
截至早上9時,軌道交通共發車2271列次,準點率、兌現率目前為100%;全網進站量約為157萬人次,比上周同期下降5.23%。業內人士分析:“這個下降幅度,大部分乘客乘車過程中很難直接感受到。不過從一定程度上看,這種下降與新票價有關係。”
交研中心數據顯示,37%的乘客認為地鐵新票價高,仍需一定時間適應。家住華騰園的高先生説:“從勁松坐地鐵到東單需要4元,我會選擇多走兩步到雙井地鐵站,票價能省1元。”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