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國內鋼鐵業產能擴張已降溫 效益在工業領域依然墊底

2014-12-21 11:19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打印

   國內鋼鐵業規模擴張的發展模式終于逐步進入“過去式”。在20日召開的“2015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上,中國鋼鐵工業協會相關人士提供的最新資料表明,中國鋼鐵工業產能擴張已經降溫,行業效益雖略有回升,但在工業領域中依然墊底。

   據中鋼協提供的資料,國內鋼鐵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出現下降。今年前10個月,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投資額為4004億元,同比下降6.1%,其中煉鐵工序投資僅佔4%。這表明,摒棄規模擴張模式已逐漸成為行業的共識,而且投資結構繼續有所改善。鋼鐵業的投資中,礦山、環保、鋼材深加工佔有更多的分量,反映出投資主體相比以往更加清醒和理性。

   但是,鋼鐵業產能過剩情況還是較為嚴重。2014年全國預計粗鋼產量可達8.18萬噸,同比增長1.67%;折合粗鋼表觀消費量為7.37億噸,同比下降2.25%。根據相關部門的統計數據,我國粗鋼產能已接近12億噸,化解龐大的過剩產能仍將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作。

   中鋼協認為,受鋼材需求增長趨緩、產能過剩、產業集中度低、原燃料價格下滑等多重因素影響,近年來國內鋼材價格持續震蕩下行,特別是今年以來,各月的鋼材價格綜合指數始終低于100點。今年前10個月,得益于原燃料價格跌幅高于鋼材價格的跌幅,中鋼協會員生產企業的平均銷售利潤率為0.75%,盡管略高于去年的0.61%,但仍然在工業行業排名墊底。

   業內人士認為,鋼鐵業化解產能過剩和結構調整有3條路可走:一是通過提升產業集中度,提升鋼鐵業主動適應市場、調控供求關係的自律能力和效果。二是加強品牌建設,引導企業向中高端邁進,實現有序競爭,全行業打“質量戰”,不打“價格戰”。三是提升國際化水平,國際化應是資源、市場、資本、人才的國際化,決不是單一的“賣鋼材”。(記者李榮)

[責任編輯: 吳曉寒]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