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房産稅試點擴圍止步 業內:將拓寬為“房地産稅”

2014-12-11 11:08 來源:中國經濟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原標題:房産稅試點擴圍止步 業內:將拓寬為“房地産稅”

  日前有消息稱,因房産稅存在較大爭議,房産稅擴圍或已停止,轉為推進房地産稅立法工作,屆時,重慶和上海將按照新政實施。由“房産稅”到“房地産稅”的變化,乍看起來只有一字之差,但其中的內涵卻完全不同。

  業內人士表示,目前市場對房産稅的關注熱度相對降溫,從房地産市場化調控思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導向來看,政府會把視野放寬,即從“房産稅”轉變為“房地産稅”的提法,尤其在此前土地增值稅的負面下,會對房地産稅整個大框架進行再構建。

  房産稅擴圍已停止

  自2011年重慶和上海率先開展房産稅試點以來,爭議就從未間斷過。對於4年來的徵收效果,各方眾説紛紜。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原所長賈康曾表示,兩個試點在房地産調控、收入分配優化方面已經産生了正面效果,二者的切入點都比較柔和,並且“無疑已帶來了資源配置的優化效應”。

  但更多的觀點卻認為,滬渝兩地房産稅徵收最大的效果是給地方政府增加了一些稅收,但在抑制房價上漲方面卻未能如期。

  上海易居房地産研究院研究員嚴躍進告訴中國經濟網記者,滬渝房産稅試點時,樓市環境已面臨較大的房價上漲壓力,雖然官方並沒有將此類政策目標表述為打壓房價,但從民眾角度來看,是希望此類政策能夠壓制房價上漲。而實際情況時,房價依然有明顯上漲態勢,尤其是上海。

  “從稅收角度看,房産稅的徵收並不能給存量住房持有者的稅負增加帶來太多影響,也不能給當地政府的財稅收入帶來明顯刺激。所以説,這和政策初衷是有偏離的。”

  去年曾一度傳出房産稅擴圍的消息,甚至傳出具體的試點城市名單,但目前最新消息稱,房産稅擴圍已停止。媒體報道顯示,一位接近國家稅務總局的人士表示,“之前上海、重慶試點的房産稅擴圍方案目前確實已停止。”

  “房地産稅”取代“房産稅”

  早在今年兩會期間,原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聯辦財經研究院院長許善達在接受中國經濟網記者採訪時就曾表示,沒有人再提擴大上海、重慶房産稅試點的探索,試點模式已被廢棄。“房産稅不會再擴大試點,新一屆政府堅持市場化改革,共有産權房、保障性住房的完成所帶來的變化調整對房地産市場的影響將遠超房産稅。”

  自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後,“房地産稅”的提法逐漸受到關注,不少人將它和“房産稅”混淆。事實上,房地産稅涉及的稅種包括了房地産業營業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房産稅、城鎮土地使用稅、城市房地産稅、印花稅、土地增值稅等,而房産稅只是這其中的一個稅種。

  用“房地産稅改革”代替“房産稅改革”,就意味著從單一項目改革到綜合性改革的變化,公眾對此也有了新的期待,希望能夠解決稅种太多太雜的問題。

  嚴躍進表示,目前市場對房産稅的關注熱度相對降溫,從房地産市場化調控思路、經濟發展新常態的導向來看,政府會把視野放寬,即從“房産稅”轉變為“房地産稅”的提法,尤其在此前土地增值稅的負面下,會對房地産稅整個大框架進行再構建。

  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做好房地産稅、環境保護稅立法相關工作”,指出推進房地産稅改革需要立法先行。據媒體最新報道,房地産稅立法工作目前還處於調研階段,並未完全啟動。

  賈康也從支援房産稅改革轉變為支援房地産稅改革。據他推算,2015年房地産稅應該進入立法程式,如果2016年能夠完成立法,2017年將正式依法全面實施。

  2017年改革有望明朗

  值得注意的是,備受矚目的不動産登記制度有望在2017年實現資訊共用,和房地産稅立法工作的完成時間有所重合。

  根據國土部的不動産登記四年規劃,從2014年開始力爭1年左右時間基本完成各級職責整合和基礎制度建設;2年左右時間逐步銜接過渡,統一規範實施;3年左右時間全面建立並完善各項制度;4年左右時間建立有效運作的不動産登記資訊管理基礎平臺。也就是説,不動産登記制度在2017年可實現資訊共用,依法公開查詢。

  業內人士認為,屆時,全國不動産概貌將呈現在公眾眼前,將為房地産稅的徵收奠定基礎,或成房地産市場步入健康規範管理的前提。

  “在不動産登記制度推進的過程中,也能夠為未來構建一個更合理的稅收體系做鋪墊。”嚴躍進説。

[責任編輯: 宿靜]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