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財經北京12月2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媒體調查發現,部分地方多數停車費沒有進入政府財政。個別地方管理部門表示,錢沒收上來。12月2日17點,《央廣財經評論》本期觀點:增加停車費管理的公開透明度
對於有車一族來説,停車費是個經常要面對的問題。那麼這些停車費收取之後到底去了哪呢?上個月初,就有很多地方的車主向政府申請公開停車費的去向,而根據新華社等媒體的調查,車主繳納的停車費與政府財政所得之間存在巨大差額,至少有一半收上來的錢最終沒有進入政府財政。在媒體進一步的調查中卻發現,對於停車費的問題,個別地方管理部門依然難以説清楚,或者不願意説清楚,甚至有地方管理部門表示很多停車費進不了財政是因為“錢收不上來”。 城市裏面的停車場屬於公共設施,規劃審批和運作的過程中,都離不開相關部門的監督管理。但是運作的過程中,媒體卻發現,停車場權責不清,經營私人化,大部分的收費都沒有進入政府財政。媒體調查發現,北京和上海至少有一半停車費沒有進入政府口袋,廣州也很少,而天津地方財政的相關收入甚至是零。為什麼本應該是公共設施的停車場,卻逐漸變了味道,問題到底出在哪些環節?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中國人民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教授王叢虎一起來評論。
王叢虎:這是一個停車收費、停車場的建設和管理運營的問題,是一個城市進程過程中最複雜,也是最大的問題。停車場屬於公共設施,産權屬於國家所有。它在當初規劃建設過程中,可能政府沒有錢,就先讓私人公司建,雖然産權屬於國家所有,但是你可以使用,有收益權,所以錢可能就不再交給財政了。當然還有一種情況,本身就是由國家投資建設的,是用公共財政投資建設的,但是可能有些地方管理成本比較高,也許管理成本已經高於收益,所以這樣的確也收不上。第三種情況可能就是我們社會詬病的,本身它可以收上來,但是因為權責不清監督不到位,這樣的企業可能就直接到了一些私人公司甚至個人的口袋裏去了。這是一個複雜的問題。
主持人:面對目前這種責權利混亂,群眾意見很大的情況,我們應該如何對停車場進行清理整頓?
王叢虎:應該從三個方面整頓。一個方面是法律層面,我個人建議基於物權法,基於相關的憲法,在每一個城市層面制定地方性法規,或者也可以考慮在中央層面,制定一個公共收費的法律,這個法律要解決什麼問題呢?就是哪一些要收費,怎麼收費,收費的合法依據是什麼,由誰來收,怎麼去收,怎麼監督管理。第二個就是在資金層面,各個地方基於法律特定權由誰來執行這些基本的依據,再去規劃每一個停車設施、産權所有、合同方式、收費的標準和依據。第三,最大的問題既是監督管理和合同的履行。現在可以交給私營公司,採取一種公司合作夥伴的關係,但是要加大監督管理,要加大你的運營過程中你的收費的合理性和收費規範性等。同時還要規範每一個停車設施中的公示,向世人告知我這個停車場由誰來管,怎麼收費,它的法律依據在哪,由誰來收費。
主持人:停車場本來應該是方便人們停車的,同時應該將收取的費用收歸財政,進一步對相關設施進行改進和維護。但是實際情況卻是,一些地方停車場逐漸變成私人經營場所,收費及管理缺乏規範。而面對媒體質疑,個別地方的管理部門還存在相互推諉,閃爍其詞的現象。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張彬對此解讀。
張彬:我們需要先厘清停車費到底是做什麼用的。以北京、廣州、上海這樣的大城市為例,停車費有兩個功能,一個是你佔了公共資源了,那麼收取一定的費用這是情理之中的,另外一個各級都在提高停車費,還有一個最終的目標希望能夠用提高停車費的方式來治理擁堵,當然這能不能達到目的,我先不説,關鍵在於費用是漲了,錢是收了,錢去哪了呢?我覺得兩個層面原因,一個是叫不好收,一個叫不願意收。確實我們現在停車場屬於多頭管理,是交通負責,是城管負責,還是交管部門負責?管理非常複雜,所以最終收費的時候就出現了很多問題。另外一個不願意收,不願意收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收了也跟我沒好處,都是私人企業壟斷,興許背後還有背景,所以我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違規停車場、資質不夠的停車場等在各個城市如雨後春筍一般。再有一種不願意收是主觀不願意收,管理部門或者個別人跟這些私營企業有內幕交易,你交了保護費,我自然要維護你的權益,所以不好收,不願意收,總體造成的就是我們停車場的管理亂象在今天集中爆發。
主持人:停車費管理的公開和透明應該通過怎麼樣方法來解決呢?
張彬:公開和透明先不奢求,很多市民或者相關的律師要求停車資訊公開,但是各個部門都在閃爍其辭,管理還是有很多辦法的。比如第一像北京、上海這種大城市,城市精細化管理,大部分停車場統一聯網,用市政公交一卡通、銀行卡等方式支付,就少了一個中間的管理問題。這些錢有必要設立一個專用的賬戶,這錢都進這個行戶,進了多少錢,出了多少錢,一目了然。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