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汽車平行進口惠到底有多少:便宜20%只是理論值
國辦《意見》提出將在上海自貿區試點汽車平行進口
汽車銷售新渠道 實惠到底有多少(政策解讀·聚焦)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的《關於加強進口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加緊在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率先開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工作。上海自貿區有關負責人向記者透露,有關平行進口汽車的試點方案正在制定中。
備受關注的“汽車平行進口”究竟如何開展?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少實惠?購買平行進口汽車應該注意什麼?記者採訪了業內專家和上海自貿區相關人士。
平行進口汽車是國際通行做法,意在使品牌廠商智慧財産權效益最大化
據介紹,平行進口汽車的方式是國際通行的做法,它意在為品牌汽車生産商提供新的銷售渠道,使品牌廠商智慧財産權效益最大化。通常進口汽車,必須通過所在國汽車總經銷商,而平行進口汽車是未獲得跨國汽車廠商及在華總經銷商授權或許可而進口的,並非針對中國市場設計和生産的原裝正品汽車,行業內被稱為“灰色進口汽車”。
長期以來,政府部門、行業和社會對我國是否應允許或鼓勵平行進口汽車都有爭論。此次《意見》允許上海自貿區試點汽車平行進口,這是一大突破。
據悉,從今年10月1日起,國家工商總局正式停止實施汽車總經銷商和汽車品牌授權經銷商的備案工作,這被認為給汽車平行進口合法化提供了依據。
在工商總局發文前,平行進口處於灰色地帶。隨著我國反壟斷的深入,品牌廠商的授權經銷模式遭到多方詬病。今年8月,上海市明確表示將推動自貿試驗區內的“汽車平行進口”政策試點。
有助於打擊渠道壟斷帶來的暴利,但便宜20%只是理論值
目前一些進口豪車的終端價格甚至達到了出廠價的3.5倍。允許汽車平行進口後,到底能給消費者帶來多大實惠?
市場傳言,平行進口汽車的價格要比目前4S店的行貨價格低15%到30%,也有測算認為會便宜20%左右。業內人士分析,平行進口確實為進口車銷售開闢了新渠道,有助於打擊渠道壟斷帶來的暴利。採用平行進口後,會産生“鯰魚效應”,通過市場自我調節使進口汽車價格達到新的平衡,但到底能便宜多少還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
上海某汽車經銷集團副總經理魏銘這些天一直忙著申請平行進口試點。在他看來,平行進口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鏈條,便宜20%只是一個理論值。
首先,“同一款車型,平行進口車和‘中規車’的配置並不相同,簡單的比價並不合理。”魏銘説。
其次,當前所説的便宜20%,一般是將平行進口車報價與“中規車”指導價相比。“現在真實成交價一般低於指導價。”上海自貿聯發公司市場行銷部總監史陳駿説。
最後,由於平行進口車的售後服務和三包保障存在短板,北京等地正嘗試與保險公司合作推出“汽車三包保險”。一些業內人士預測,“三包險”將成為消費者購車成本之一。
此外,因為平行進口車在車型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其銷售量不宜高估。由於平行進口汽車的量並不如經銷商進口的量大,因此它的進價不會比經銷商低。同時,由於平行進口的車輛很多不是針對中國市場設計的,進口之後還需要進行改裝,而且平行進口汽車的售後服務並不完善,若加上改裝、三包、保險等成本,價差不會如預期的那麼大。
“平行進口車主要集中在兩個領域:一是在國內沒有銷售的新、奇、特車型,這是一個小眾市場。二是大排量、高價位的豪華車。從經銷商的角度看,低於3.0L的車做平行進口意義不大,因為沒有多少價差。”魏銘指出。
平行進口汽車的售後服務體系不成熟,消費者利益保障體系有待完善
從消費者的角度看,購買平行進口車雖然便宜一些,但也不得不承擔一些風險。比如,雖然有了“三包保險”,但平行進口車的售後服務體系總體來説並不成熟,消費者在享受售後的過程中勢必會花費更多精力。
長期以來,我國相關法律法規對平行進口無明確規定,導致國內進口車市場競爭不充分,嚴重損害了消費者利益。“完善平行進口最重要的工作是保障消費者利益,商務部門對試點的要求是‘誰銷售、誰負責’,在建立保障體系方面我們還有一段路要走。”魏銘説。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的陳海峰等人在一篇報告中指出,日本開展汽車平行進口後,引導平行進口商成立了政府認可的行業協會——海外車輛輸入協同組合(FAIA),目前擁有200余家銷售商會員和320余家維修網點,在平行進口車通關檢驗、金融保險、配件供應和維修保養等方面形成了完善的服務體系。
上海自貿區的試點也有類似的計劃。上海市政府的文件指出,要建設平行進口汽車展示、體驗、銷售等綜合性交易平臺和平行進口汽車綜合維修中心。
除了組織保障,在政策上也需要政府加強執法。比如,報告指出,要求“跨國汽車廠商在華的授權維修企業,不得拒絕為同品牌的平行進口車提供售後服務”。一些經銷商表示,平行進口車能否納入産品召回的範圍,目前還不明確,希望這一點未來也能夠破題。
(綜合本報記者謝衛群和新華社報道)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