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1%的高收益著實吸引眼球,但該類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在操作上仍有不合規之處:缺乏風險測評;1元起購的低門檻不符合監管要求;投資者並不是直接與銀行簽訂合同,資金存管缺乏法律保障。事實上,去年“雙十一”前,一度呼聲頗高的廣發銀行發行的係列理財產品,就因操作涉嫌違規而未能發售。
7天期限的超短期理財產品,11.11%的預期年化收益率。如此抓人眼球的廣告正出現在“雙十一”購物狂歡節的預熱廣告中。
記者發現,除了普通的網絡購物,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上也已掀起了推介高潮。此前推出“1元”團購銀行理財產品的部分第三方互聯網理財平臺,正通過預約的形式,吸引投資者購買預期年化收益率達11.11%的銀行理財產品。
超高收益理財產品現身網絡
“雙十一”來臨前,除了各大電商在瘋狂促銷外,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也是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記者發現,此前已推出“1元團購”銀行理財產品的多盈金融和“錢先生”等第三方互聯網理財網站,正推出針對“雙十一”的銀行理財產品的秒殺團購。
在這幾個網站的網頁廣告中,投資期限僅7天、且預期收益率達“11.11%”的銀行理財產品的宣傳內容格外吸引人。記者注意到,“錢先生”網站目前正以預約的形式,讓投資者預先將資金轉入指定的賬戶“錢寶寶”中享受活期利息,然後相關資金在11月11日淩晨起開始秒殺,且承諾秒殺能100%成功,可最終幫助投資人購買收益高達11.11%的銀行理財產品。
而在多盈金融的網頁宣傳中,對應11.11%收益的銀行理財產品為“民生銀行—非凡資產管理翠竹1W理財產品”,產品的最低持有期限也同樣為7天,而且與“錢先生”一樣,這次多盈金融“雙十一”秒殺的銀行理財產品同樣走團購路線,堅持“1元起購”的門檻。
值得關注的是,當前由于資金面相對寬松,市場上銀行理財產品的預期收益率正呈現下降走勢。根據銀率網的最新統計,人民幣非結構性理財產品的平均預期收益率為5.11%,較9月下降0.04個百分點,其中投資期限在1個月以內的理財產品,平均預期收益率為4.65%。
因此,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提供的11.11%的高收益來自何處頗讓人關心。根據“錢先生”網站的介紹,預期收益11.11%為“錢先生”補貼後的收益,原產品的本金和收益由發行銀行承擔相關責任。
風險隱憂不可忽視
相比其他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11.11%的高收益著實吸引眼球。但是多位銀行業內人士向記者表示,該類互聯網金融理財平臺在操作上仍存在不合規之處。
“按照監管規定,銀行理財產品目前還不能在第三方網站銷售。”某商業銀行資產管理部人士進一步指出,由于客戶身份驗證無法認證等問題,導致網上的風險測評無法進行,這也一直是導致銀行理財產品無法“觸網”的重要原因。
而根據銀監會《商業銀行理財產品銷售管理辦法》,風險評級為一級和二級的理財產品,單一客戶銷售起點金額不得低于5萬元;客戶首次購買理財產品,需在銀行櫃臺做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簽署理財協議。
“第三方互聯網理財平臺在向客戶銷售銀行理財產品前,首先缺乏風險測評這一環節,加上1元起購的低門檻,也不符合5萬元起步的要求,很容易將不合適的產品賣給不合適的投資人;加上在購買時,投資者並不是直接與銀行簽訂合同,在法律上缺乏資金存管的安全保障,因此在操作上是不合規的。”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師告訴記者。
事實上,去年“雙十一”前,一度呼聲頗高的由廣發銀行發行的係列理財產品受到投資者的熱烈追捧。去年11月4日,距離“雙十一”還有一周的時間,廣發銀行網上營業廳(淘寶天貓店)正式上線,並列出將于“雙十一”聚劃算中發售的4款理財產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從5.5%至7.0%不等。
但後來由于涉嫌違規操作,廣發銀行原本要在淘寶店發行的“雙十一”理財產品並未出售,銀行理財產品最終缺席了去年淘寶金融產品的“雙十一”狂歡。
對此,多位銀行業內人士指出,在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的環境下,低門檻的團購理財產品的形式或將被更多機構效倣,而其中的風險隱憂應值得投資者與監管層警惕。對于這一新興的形式,目前也沒有相關法律法規可規范,處于真空地帶的銀行理財產品團購亟待監管層根據市場的變化制定新的規范。 (記者 金蘋蘋)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