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王希、陳煒偉、毛振華)國家統計局21日發佈宏觀經濟運作“成績單”,三季度中國經濟同比增長7.3%,增速比二季度回落0.2個百分點。在我國經濟仍處於轉型升級、提高品質效益的關鍵時期,這份“三季報”釋放了哪些資訊?
多因共振致三季度增速回落
“除去年同期對比基數較高的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三季度以來‘三期疊加’的壓力、結構調整的陣痛超過預期。”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21日在國新辦發佈會上如是分析三季度經濟增速下降的原因。
他具體解釋説,所謂調整的“陣痛”,主要表現在傳統産業産能過剩問題突出和房地産持續調整累積效應有所增加,短期影響了相關企業的生産、消費和投資。
作為房地産建築商,位於天津的林州四建公司總經理萬曉通對於房地産市場低迷所帶來的壓力感受深刻,“雖然今年合同額目標完成了,可下一步的市場形勢仍舊看不清楚。”
據國家統計局21日公佈的數據,1至9月,我國工業、投資、消費等宏觀經濟數據較上半年下行,其中固定資産投資與房地産開發投資與上半年相比增速回落幅度最深,分別下降1.2個和1.6個百分點。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前三季度“三駕馬車”中消費、出口大體平穩,固定資産投資中基礎設施投資增速也保持較高水準,可見房地産開發投資增速的持續回落成為拖累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
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宏觀經濟部研究員張立群分析,三季度經濟增速小幅下滑也與最近幾月企業去庫存有關。二季度經濟有所反彈,企業對市場前景偏樂觀,但這與下半年宏觀經濟實際發展有一定反差,在這種背景下企業傾向對庫存有所調整。
他認為,進入四季度,隨著企業信心有所改善,去庫存活動預計將較三季度有所減緩,這將對未來幾月經濟走勢進一步改善形成支撐。
結構優化增強發展韌性
談及三季度中國經濟增速回落,世界銀行常務副行長英卓華説,中國經濟正步入新常態,決策者已決心將經濟由投資驅動向由消費和創新驅動轉變,這在短期內可能使經濟放緩。但這種增長方式的轉變,將使經濟增長朝著更依賴內生動力、更具包容性方向發展。
盛來運表示,儘管三季度GDP增速有所放緩,但國民經濟運作仍在合理區間,這在國際形勢複雜多變、國內“三期”疊加壓力不斷加大的情況下,實屬不易。
中國經濟運作的合理區間應如何理解?一種共識正在形成:只要就業比較充分、物價比較穩定、居民收入同步增長、生態環保取得積極成果,經濟增速比7.5%高一點、低一點,都是可以接受的。
這種坦然接受增速放緩的底氣來自於今年以來中國經濟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好勢頭:
服務業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2個百分點,電子商務、物流快遞等新興業態快速發展,産業結構孕育著新的突破;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GDP增長貢獻率為48.5%,比投資約高7個百分點,經濟再平衡態勢明顯;全國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長8.2%,高於同期GDP增速0.8個百分點,同時城鄉居民每人平均收入倍差比上年同期縮小0.05,內部收入差距有所改善。
更重要的是,1至9月份城鎮新增就業超過1000萬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盛來運認為,這説明整個經濟運作對就業的承載能力加強,增加了承受失業壓力的彈性。
短期波動不改宏觀調控定力
“自貿區內通關速度比區外要快一到兩天,去年我們位於洋山的分公司業務額同比增長50%,明年有信心繼續增長三成。”作為喬信國際貨運總經理,楊醒強體會到了上海自貿區海關監管制度改革帶來的紅利。
今年以來,面對宏觀經濟下行壓力,我國保持了政策定力,著力改革創新,著力轉型升級,著力民生改善,保持宏觀政策的連續性穩定性。
盛來運表示,隨著這一系列兼顧當前與長遠的政策措施繼續發揮效應,加之我國仍處於戰略機遇期等有利條件,四季度經濟繼續保持平穩較快運作的可能性比較大。
張立群分析説,目前來看房地産投資是影響投資增長以及經濟增長的最大不確定因素,但如果政策引導得當,四季度增速有望“由落轉穩”。
“我們對中國經濟平穩增長還需增強信心。”他説,下一步宏觀政策仍要堅持區間調控和定向調控結合,通過貨幣政策與財政政策相互配合,更多地支援小微企業,在企業轉型升級方面付出更大努力。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