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速騰車主不接受召回方案 專家稱大眾為降成本缺乏誠意

2014-10-21 09:40 來源:證券日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分析人士認為,所有人對大眾汽車召回方案的不滿,實質是對一汽大眾和有關監管層的不滿

  從來沒有一次關於問題汽車的召回吸引了如此眾多的目光,一汽大眾是個例外。從7月22日針對速騰後懸架問題首度做出態度頗為強硬的聲明到現在被詬病的召回公告,一汽大眾把傲慢之態表現得淋漓盡致。

  針對速騰後懸架斷裂問題,一汽大眾終於給出了解決方案:在新速騰後軸縱臂上安裝金屬襯板。這一解決方案也被業界戲稱為打補丁式的方案,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後懸架斷裂的問題。大眾汽車新聞發言人更是表示出現這種問題與汽車品質無關,與司機駕駛習慣有關。

  對於種種質疑,一汽大眾選擇了另一種方式的沉默。10月20日晚間,針對《證券日報》記者發給一汽大眾銷售有限責任公司公關總監拱興波的郵件中提到的多個問題,拱興波通過短信回復,“有些問題回答不了,已經轉給大眾方面和售後的同事了”。

  “既然大眾的解決方案可以發出來,説明已經得到了國家質檢總局的認可。所有人對大眾汽車召回方案的不滿,其實是對一汽大眾和國家質檢總局的不滿。”汽車行業資深專家張志勇表示。

  針對一汽大眾的解決方案,本報記者獨家了解到,速騰車主們並不準備接受,會繼續舉行維權活動。全國各地的速騰車主們準備在10月26日上午十點,約定同時向自己當地的4S店提出抗議。

  與此同時,速騰除了後懸架斷裂問題之外,其他品質問題頻頻出現。多位車主向記者反映,由於蒸發箱的問題,空調運作過程中會飛出白色粉末。不過,儘管存在不少品質問題,消費者在購車時還是比較青睞大眾品牌。

  “導致大眾比較傲慢的另一個責任方應該是消費者,不少人一味追逐大眾品牌。”張志勇認為,如果大眾在這樣的問題上繼續解決不力,持續下去肯定會影響銷量。可以預見,第三次這樣的危機仍然不可避免。這將不斷撼動大眾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動搖其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根基。

  不得不感慨,遭遇速騰之殤,大眾在中國的傲慢之路還能走多遠?

  專家稱駕駛習慣解釋不通

  一汽大眾至今未表態

  10月17日,在國家質檢總局官網上的一則一汽大眾的召回公告,讓整個汽車圈“沸騰”了。一汽大眾宣佈自2015年2月2日起,在中國召回2011年5月份至2014年5月份生産的新速騰汽車,涉及車輛為563605輛。

  超過56萬輛的召回規模,明顯可以看出,一汽大眾自己否定了此前的“神聲明”中提到的,“速騰後懸架問題屬於極個別案例”的説法。

  大眾汽車公司提出的召回措施是在新速騰後軸縱臂上安裝金屬襯板。“金屬襯板會使懸架的臨界縱向負荷增加,如後軸縱臂發生斷裂,金屬襯板可以保證車輛的行駛穩定性,並會發出持續的警示性噪音。一汽大眾的授權經銷商將為召回範圍內的車輛免費安裝金屬襯板。”

  也就是説,一汽大眾承認該方案實施後,後懸架仍然有可能斷裂,那麼,為什麼公司不給消費者提供一個更好的方案,比如更換新的後懸架?對此,清華大學汽車工程開發研究院教授宋健告訴記者,“既然一汽大眾認為還會存在斷裂的風險,那肯定是沒有徹底解決好這個問題”。

  據了解,安裝一塊金屬襯板的費用相當低,不超過100元,而更換一個新的非獨立懸架或獨立懸架的成本已經超過了幾千元。由此,一汽大眾被質疑,因考慮到成本問題才出此下策,通過打補丁的方式解決速騰後懸架斷裂的問題。

  對於業界質疑的成本問題,宋健表示,“確實是這樣,安裝一塊金屬襯板的成本很低,更換一個新的懸架肯定很貴,從實際利益角度考慮,大眾肯定不願意更換新的懸架”。

  其實,隨著汽車業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消費者普遍對乘車舒適性、安全性的要求越來越高,在這一點上,獨立懸架要明顯優於非獨立懸架,現在的大多數轎車均採用獨立懸架。只是,非獨立懸架的成本要低一些。

  打補丁的解決方案已經被極度詬病的同時,竟然出現了這樣的事情,有媒體報道,大眾汽車集團一位發言人表示後軸斷裂與中國司機的駕駛習慣有關,並非後軸本身的技術缺陷。召回並不涉及技術原因,後軸本身是安全的。

  對此,張志勇認為,“以司機駕駛習慣為由來解釋後懸挂斷裂的問題,並不是一個很好的理由。任何一款車在上市之前,都經過了對路況、氣候等的測試。若大眾沒有意識到消費者的習慣問題,這足以證明大眾在研發上的失敗,設計過程中沒有考慮到這個問題”。

  在他看來,即便後懸架斷裂的原因是消費者的使用習慣,這也是生産廠商的責任。

  與此同時,張志勇認為,“此時的一汽大眾更應該做的是針對消費者的質疑進行解答,告訴消費者這樣解決問題的依據,而不是選擇沉默”。

  遺憾的是,針對各種質疑,《證券日報》記者多次致電拱興波,對方手機均處於無人接聽狀態。昨日晚間時分,拱興波短信回復記者,無法解答相關問題,已經轉給其他部門。

  不接受大眾現有召回方案

  車主們表示將繼續維權

  補一塊金屬襯板的做法,讓速騰的車主們無比憤怒。“這明顯是在糊弄我們,大眾太讓我們失望了。我自己就是從事汽車維修行業的,金屬襯板起不到很大的作用,後懸架仍會斷裂。”有速騰維權群群主告訴記者,大眾還是把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與此同時,他向記者表達了當下大多數車主的期望,更換獨立懸架。“我們希望一汽大眾能重新考慮一下解決方案,不要打補丁,一次性解決問題。”

  顯然,車主們對大眾現有的召回解決方案是不認可的。“一汽大眾的心理就是既想省錢,又不想出問題,我們會繼續維權。大眾已經承認非獨立懸架存在問題,給出這樣的解決方案是很不負責任的。”另一個人數接近2000人的速騰維權群群主坦言。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涉及速騰的維權群已經遍佈全國多個城市。自一汽大眾發佈召回公告以來,車主們的反應非常激烈。一份來自速騰車主們的聲明已經在各大維權群中散佈開來。

  該聲明的內容是,“一般來説,買速騰的車主都不是刺頭,求安穩的多,我們都不熟悉維權、遊行、示威那一套,但在我們及家人的人身安全有威脅的時候,我們不能沉默。就此,我們提出如下倡議:本週日即10月26日上午十點,全國各地的速騰車友們約定同時向自己當地的4S店提出抗議。這是最簡便可行的辦法,大夥都有自己的工作,遠途巡遊不容易操作。跨出你的一步,就有56萬步”。

  上述兩位維權群群主均向記者表達了同樣的意願,不接受一汽大眾現有的打補丁式解決方案,車主們將繼續維權。

  不僅僅是後懸架斷裂問題

  速騰頻現各種品質問題

  除了後懸架斷裂問題之外,採訪過程中,有車主向記者反映,速騰的空調零部件同樣存在品質問題。隨後,記者向一個接近2000人的速騰全國性維權群裏的車主們諮詢此事,不少人紛紛表示自己的車也存在同樣的問題,空調裏會飛出白色粉末。

  不過,多數人也告訴記者,與後懸架斷裂相比,空調的問題就不是大問題了。

  “我購買的是2013款的新速騰,購車已經兩年時間了,空調一直沒法用,只要開空調就有白色粉末往臉上噴,只能開窗戶。”有來自山東的車主朱先生告訴記者,“我去4S店修了四次都沒有修好,4S店解釋産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蒸發箱壞了。壞了多次,修了多次,現在還是這樣,再去修理的話已經是第五次了”。

  這讓朱先生很無奈,他坦言,“第四次去4S店,4S店還給了我3000元的維修券,希望我不要對外界講這個事情。4S店直接告訴我,你的運氣不好。速騰出現這個問題的車主不在少數,多數車更換一次就解決問題了”。

  除了空調的問題之外,一位來自武漢的車主告訴記者,他的速騰車前軸竟然在行駛過程中斷裂了。“幸好不是在高速上,車速也不是很快,否則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事情。”

  該事件發生後,他直接把自己在維權群裏的簽名改為“我要退車”。

  責任方不光是大眾

  不應一味追逐大眾品牌

  “大眾召回最起碼説明在國家質檢總局介入的壓力下,大眾認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讓人感到不舒服的是,當初的聲明中‘極個別案例’的表述和現在的召回規模有了明顯的偏差,到底哪一個才是真正的大眾。”張志勇表示。

  可以説,此次速騰後懸架斷裂事件,大眾的解決方式給品牌形象帶來的負面影響不小。縱觀汽車大環境,在汽車保有量越來越龐大的前提下,消費者對汽車售後的重視度越來越高,支撐一個汽車的品牌形象已經從關注車輛本身轉變為售後的維護。

  與此同時,張志勇認為,針對解決方案,國家質檢總局相關部門也需要做出相應的解釋,得出這個方案的依據是什麼。“導致出現這個問題的另一個責任方便是消費者,原來的DSG問題其實更嚴重,當時媒體已經進行了全面的報道,但是消費者仍然非常熱衷於大眾品牌。”

  “很多人都相信大眾,導致大眾現在的肆無忌憚,讓大眾認為我的態度不會影響我的銷量。”宋健教授直言。同樣的話語,在大眾發生DSG事件之時,宋健也向記者表達過。

  不可否認,大眾品牌深耕中國多年,在消費者心目中的根基很深。尤其是中日關係原因導致日係車銷量下滑之後,大眾更是成為最大的受益者。“其實,不是我們想選擇大眾,而是除了日係車之外,自主品牌品質不過關,美係車耗油,只能選擇大眾了。”有邁騰車主向記者表示。

  不過,隨著韓係車、美係車以及自主品牌的積極發展,消費者可選擇車型的增多,“大眾在速騰事件上的解決不力將會不斷撼動大眾品牌在消費者心中的品牌形象,繼而影響銷量。”張志勇表示。記者胡仁芳

[責任編輯: 宿靜]

相關閱讀: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