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推出6條政策支援小微企業發展,並決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資金列入地方預算
臨時救助資金列入地方預算
據新華社電 國務院總理李克強9月17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決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
加大進一步簡政放權力度
會議確定,在繼續實施好現有小微企業支援政策的同時,重點推出以下新政策:一是加大進一步簡政放權力度。加快清理不必要的證照和資質、資格審批,為小微企業降門檻、除障礙。
二是加大稅收支援。在現行對月銷售額不超過2萬元的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和其他個人暫免征收增值稅、營業稅的基礎上,從今年10月1日至2015年底,將月銷售額2-3萬元的也納入暫免征稅範圍。對小微企業從事國家鼓勵類項目,進口自用且國內不能生産的先進設備,免征關稅。
三是加大融資支援。推動民間資本依法發起設立中小銀行等金融機構取得實質性進展。
四是加大財政支援。對吸納就業困難人員就業的小微企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
五是加大中小企業專項資金對小微企業創業基地的支援,鼓勵地方中小企業扶持資金將小微企業納入支援範圍。
六是加大服務小微企業的資訊系統建設,方便企業獲得政策資訊,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提供更有效服務。
臨時救助實行地方負責制
會議決定,按照《社會救助暫行辦法》,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對遭遇突發事件、意外傷害、重大疾病或其他特殊原因導致生活陷入困境,其他社會救助暫時無法覆蓋或救助之後基本生活仍有嚴重困難的家庭或個人,給予應急、過渡性救助,做到兜底線、救急難,填補社會救助體系“缺項”。臨時救助實行地方政府負責制,救助資金列入地方預算,中央財政給予適當補助。
■ 現場
李克強:創業“火種”要越燒越旺
一週前的9月11日,李克強總理在第八屆夏季達沃斯論壇致辭中倡導:“掀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浪潮。”一週後的17日上午,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進一步扶持小微企業發展、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決定全面建立臨時救助制度、為困難群眾兜底線救急難。
要讓企業“生出來”“活得好”
國家工商總局局長張茅在彙報仲介紹,今年3月1日工商登記制度改革實施以來,新設立企業數量大幅增長,3月至8月,全國新登記註冊市場主體659.59萬戶,其中企業192.7萬戶,同比增長61%。
李克強説,“今年經濟下行壓力依然很大,特別是七八月份以來增速放緩,但就業仍然實現了穩定增長。”
他説,“這裡既有服務業增長的因素,但更重要的,還是通過改革激發了大眾的創業激情。”
李克強説,政府近一段時期通過一系列降低準入門檻等改革舉措,讓更多創業者進入市場競爭的賽場。如果這些創業者們進來後卻發現走不動、活不好,不僅會讓這些創業者本人失望,還會大大影響後來者的創業熱情。
有關部門統計數據表明,歐洲、日本的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為12.5年,美國競爭相對激烈,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也達8.2年。而在中國,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3.7年,其中,小微企業還不到3年。
“小微企業生生死死是正常現象,但我們要想方設法讓他們活得更長一些,讓後續的創業大軍能源源不斷進來,”總理説,“我們引燃了創業‘火種’,要使它越燒越旺。不僅要讓企業‘生出來’,還要讓他們‘活下去’、‘活得好’!”
不能覺得什麼都要“管起來”
今年7月,李克強在山東考察時,曾邀請10家新註冊小微企業座談。一位創業者告訴總理,他與兩位同學註冊了一家物業管理公司,很快拿到了營業執照,但許可證卻遲遲辦不下來。“公司成立了幾個月,還是沒有資質,只能給其他公司做諮詢服務,沒法接更大的項目。”
17日的常務會議上,李克強重提此事説,目前通過工商登記“先照後證”的改革,創業者領取營業執照已經非常方便,但各類“許可證”仍然存在障礙和門檻。他誓言,政府下一步要繼續推進簡政放權,給企業鬆綁,激發他們的創造活力。
“計劃經濟是管制經濟,但到了今天,我們不能再保留過去的習慣,覺得什麼都要‘管起來’,讓企業寸步難行。”李克強説。
舉例子要求金融機構改進服務
李克強特別強調,在財政為小微企業減稅同時,還要加大金融服務小微企業的支援力度。
“我在山東考察時,一位創業者告訴我,賬上沒有‘流水’時,銀行不敢給貸款,等賬上有‘流水’了,銀行又説,你有‘流水’了,還要什麼貸款?”李克強説,“結果呢,網際網路金融公司通過大數據查詢到他的交易記錄,評定信用級別後,通過電話主動與他聯繫,願意把貸款‘送到府’!”
總理話到此處,會場上響起一陣“嗡嗡”的議論聲。李克強説,大型金融機構要加快改進服務,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援力度,政府也要多想辦法。對於一些小型金融機構,在嚴格監管的同時,對他們支援小微企業等工作業務,要給予支援,做到“求同存異”。(任春)
[責任編輯: 宿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