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農村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

2014-07-25 08:42 來源:光明網-理論頻道 字號:       轉發 列印

  【“中國穩健行”專家系列談七】

  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農村宏觀經濟室主任 黨國英

  農村土地流轉主要是指農村集體土地承包人將其土地使用權通過租賃、轉讓、併入合作組織以及作價投資于法人企業等方式,使土地使用權屬發生變化的行為。

農村土地流轉是大勢所趨

  焦海洋圖

  近年來,我國農村土地流轉規模正在穩步擴大。據有關方面披露,目前農村耕地總體流轉率已經超過15%,江蘇、浙江等經濟發達省份在50%以上;還有少數地方比例更高,有的縣市接近百分之百。土地流轉使得一些經營規模大的農戶得以産生,提高了農業綜合經濟效率。大農戶比小農戶更重視農業投入,經濟效率也更高。我們的一些案例調研表明,土地流轉方便了土地整理,可以減少農田道路的面積和田埂佔地面積,一些廢棄地也容易得到利用,從而有可能使土地利用率提高5%左右。因土地集中所導致的規模化經營還提高了農戶在市場交易中的談判地位,實現一定程度的減支增收。如果把國土資源部目前持續推行的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政策看做土地流轉方面的改革舉措,那麼,這項政策最終可能使我國節約出數千萬畝土地用於耕地面積擴大,同時還可適度增加城市建設用地。土地流轉的最大好處是促進我國農業由小規模兼業農業,向適度規模專業化農業方向發展,使全國興起一大批家庭農場,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我國農業經濟效率。如果做動態的分析,且以我國農戶的平均收入接近城市居民平均收入為測算基準,我們估計在30年或更短一點的時間以後,我國只需要約3千萬專業農戶。這意味著未來還有1億多兼業農戶要放棄農業,將土地流轉到留守農村的專業農戶手裏。

  當前社會上有一些關於土地流轉的疑慮,其中有很多是不必要的。

  有人將每人平均1—2畝土地看作農民的“社會保障”,因而反對土地大規模流轉。這是完全沒有道理的。所謂社會保障,只能是來自社會,而不應該來自農民的土地。事實上,我國一些農村地區的每人平均社會保障水準已經超過1畝地1年所産生的純收入,更超過了平均地租水準。從社會進步的趨勢看,一個國家的國民總體上不會、也不可能依靠地租過得富裕。過富裕日子要靠勞動,靠專業化分工基礎上的勞動。

  還有人擔心推動農村土地流轉會導致土地(或土地使用權)佔有的兩極分化。其實,在市場高度發達的情況下,擁有土地與擁有資本其實沒有什麼區別,這是一個簡單道理。為什麼不怕資本佔有的兩極分化,獨怕土地佔有的兩極分化?這很荒唐。哪一個現代國家的命運被“地主”主宰了?人類的基本生存離不開土地,但決定人類發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卻是社會經濟制度與科學技術水準。現代國家有足夠的手段抑制“食利者”階層擴大,不必為此憂心。如果發生什麼問題,那是政治問題,與土地流轉無關。

[責任編輯: 王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