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專家釋疑:這些食品有毒?誇大!

2014-06-20 08:57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作為2014年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重點活動之一,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日前聯合多家單位,指導中央電視臺攝制節目,對近期較流行的食品安全傳言進行解讀。

  隔夜菜能吃嗎

  回應:須適當保存,亞硝酸鹽含量有所上升但在安全范圍內

  中國工程院院士孫寶國說,盡管大劑量亞硝酸鹽對人體有害,但如果用量合適,不會引起毒性,還能把更毒的細菌(肉毒梭狀芽孢桿菌)抑制,因此各國都允許熟食等添加亞硝酸鹽。

  隔夜菜會造成亞硝酸鹽中毒嗎?節目組將菠菜和豬肉在經過烹制和不同條件下的儲存之後,通過正規機構檢測了亞硝酸鹽含量的變化。得出的結果是:隔夜菜在30攝氏度以上的開放環境放置48小時,亞硝酸鹽含量確實會有一定幅度上升,但最終數值都在安全范圍內;如果在冰箱中儲存48小時,亞硝酸鹽含量增長很少。

  專家同時提示,如果要吃隔夜菜,要注意將剩菜及時用保鮮膜、保鮮盒裝好放進冰箱保存。

  吃方便面致癌嗎

  回應:方便面營養較新鮮食品差,但與致癌關聯起來不科學

  對于方便面料包中是否含防腐劑,食品藥品監管總局介紹,食品變質主要是因為霉菌,而霉菌在水分達到12%以上才會存活。方便面料包中含水量一般在5%以下,霉菌不會滋生,且料包中的食鹽會抑制霉菌生長,不需要防腐劑。

  對吃方便面致癌說,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鐘凱指出:谷物類制品中較典型的潛在致癌物是丙烯酰胺。它是由高淀粉低蛋白類食物(如面粉、土豆等),在高溫下烹調時產生的。無論是油炸還是非油炸,只要是高溫加熱,或多或少都會產生這個物質。丙烯酰胺在漫長的人類烹飪歷史中長期和廣泛存在,方便面中的丙烯酰胺含量遠遠不到對健康造成危害的程度,將它與癌症作直接關聯在科學上是不成立的。

  專家也提醒,方便面營養成分較新鮮食品差得多,長期大量吃不值得提倡。

  怎麼看待速凍水餃中的金黃色葡萄球菌

  回應:這種菌在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高溫烹飪可全部殺滅

  現行速凍面米制品國家標準允許速凍水餃里面檢出一定限量的金黃色葡萄球菌,但金黃色葡萄球菌依然讓一些人擔憂。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研究員劉秀梅表示:金黃色葡萄球菌在空氣、土壤等自然環境中廣泛存在,速凍水餃的烹飪方式讓這種菌的存在可以忽略不計,因為在100攝氏度條件下5分鐘就可將其全部殺滅。

  不過,速凍水餃解凍化凍超過一定時間很容易變質。因此,購買速凍水餃後,要注意盡快放入冰箱冷凍層保存。專家還提示,居民對家里廚房的抹布、冰箱和砧板要及時清洗、定期消毒;注意食用剩菜剩飯前加熱煮透;砧板要注意定期清洗和生熟分開,經常做一下暴曬處理,不給致病微生物的生長創造環境。

  鏈接:本報要聞四版《求證》欄目今年2月18日曾刊發報道《方便面有毒說不可信》,對網傳方便面面湯灼燒胃黏膜、紙桶含熒光劑會致癌等辟謠。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