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大陸經濟  > 正文

政府出臺差異化政策 促進區域經濟協同發展

2014-06-09 13: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國家資訊中心政策動向課題組

  一、我國區域經濟走勢呈現明顯分化格局

  從第一季度各地經濟增長情況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經濟增幅與上年同期相比,僅河南略高0.3個百分點,湖南、青海持平,其餘均呈下降態勢。由於統計制度的變革以及其他原因,地區合計的GDP增幅與全國水準差距明顯縮小,也顯得各地區經濟增幅降幅明顯高於全國水準。

  今年以來,我國區域經濟走勢出現明顯分化:一是從全國格局看,東、中、西部三大地區依然呈現“西部領先,中部緊隨,東部墊底”的發展態勢。今年一季度,西部地區GDP同比增長8.7%,增速比中部和東部分別高出0.3個百分點和1個百分點。但從經濟增速變化看,西部地區GDP同比增速與去年一季度相比下降較快,與其他兩地區差距明顯縮小。中部地區表現出相對較強的抗跌性,GDP同比增速與去年一季度相比分別比東部和西部少跌0.2個百分點和1.1個百分點。

  二是從東部格局看,長三角、珠三角兩大經濟圈表現好于京津冀經濟圈,不僅絕對增幅普遍高於京津冀經濟圈省市,而且同比降幅也明顯低於京津冀經濟圈省市。

  三是在中部地區,南方省市經濟增長形勢明顯好于北方省市。去年一季度中部地區各省市經濟增長速度比較平均,沒有太明顯差別。到了今年一季度,中部地區各省市出現了明顯分化,位於北方三個省份(山西、吉林和黑龍江)的平均增長只為位於南方的五個中部省份(江西、河南、安徽、湖北、湖南)平均水準的六成左右。在南方五個中部省份中最大的跌幅為安徽的1.6個百分點,而河南省甚至比去年同期加速了0.3個百分點,湖南省則與去年持平。同期,北方的三個省份中最小跌幅為吉林的3.2個百分點,為南方最大跌幅的兩倍。

  四是在西部地區,呈現了“大省(市)跌幅大,小省(市)跌幅小”的變化態勢。西部地區並未出現類似中部的南北分化格局,各地經濟走勢差異較大,但大體上可以分為三類:除了GDP跌幅超過4%的兩個省份雲南和甘肅之外,其他10個省市GDP跌幅在2%以下和以上的各佔一半。值得注意的是,跌幅小于2%的5個省市中,除了重慶經濟總量在西部排名為第四之外,其餘四個省份排名都在第七名或其後。

  二、我國區域經濟變化的兩大主要成因

  今年以來,我國外需沒有大的起色,國內經濟的內生力量也依然薄弱,影響我國區域經濟變化的主要成因有以下兩個:國家宏觀調控政策和區域內部産業結構。

  1、在宏觀政策引導下,中西部經濟持續快於東部,區域間發展更趨協調

  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對大氣污染治理高度重視,對防治霧霾現象和控制PM2.5水準的要求達到了一個全新高度。東部是我國大氣污染的重災區,在國家環保力度加大的情況下,各省市紛紛加快了傳統産業向中西部遷移和部分産能的關停並轉進程,從而區域格局上形成了一定的“此消彼長”效應。另外,今年我國的投資重點是鐵路建設和棚戶區改造,而全國鐵路建設投資中國家投資近80%將投向中西部地區,目前尚未改造的棚戶區大多位於中西部地區的獨立工礦區、資源枯竭型城市和三線企業較集中的城市。這些就使得中西部投資速度明顯快於東部地區。與産業遷移相伴相隨的是,部分出口也從東部遷移到了中西部,從而使得在全國出口形勢不太景氣的情況下,中西部(尤其是西部)出口出現了較快增長。與此同時,各地區的消費增長水準則大體相同,沒有太大差別。

  長江經濟帶是繼絲綢之路經濟帶和海上絲綢之路之後,我國又一重點發展的戰略區域。自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今年3月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長江經濟帶建設明確為國家戰略以來,後者開始成為長江經濟帶所包括的上海、重慶、江蘇、湖北、浙江、四川、雲南、貴州、湖南、江西和安徽11個省市經濟增長一個新動力。今年一季度,全國有22個省市GDP下跌幅度超過了2個百分點,而長江經濟帶11個省市中只有2個省市跌幅度超過了2個百分點。其中,作為長江經濟帶中三大航運中心的上海、湖北(武漢)和重慶跌幅之小分別為東部第一、中部第三和西部第三。

  2、産業結構的差別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各省市經濟的不同走勢

  如果説國家宏觀政策是影響東中西地區大局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産業結構的差異則是影響各省市(尤其是中西部省市)經濟走勢的主要成因。

  (1)東部地區産業“斷層化”與經濟“房地産化”跡象並存,是導致該地區經濟走弱的重要成因。

  多年來,受成本上升與環保壓力加大因素影響,東部地區一方面大量將傳統産業不斷向外遷移,一方面加大新興産業培育與發展,即實施所謂的“騰籠換鳥”戰略。但從現實情況看,傳統産業轉移工作成績顯著,而新的産業和經濟增長點並未大規模出現。換句話説,“籠子”騰出來了,卻沒有新的“鳥”進來,導致了實體經濟出現了産業“斷層化”跡象。與實體産業“斷層化”相伴的是,東部地區出現了經濟“房地産化”跡象。今年以來,東部地區GDP和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同比在全國為最低,但房地産投資增速卻為最快。1-4月份,全國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7.3%,快於房地産投資0.9個百分點;東部地區房地産投資增長高達17.7%,反而快於固定資産投資增長1.4個百分點。

  實體産業“斷層化”對當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不言而喻,而經濟“房地産化”對經濟發展的負面影響則主要體現未來。從前4個月房地産投資和銷售情況看,東部地區投資同比增速最快,面積銷售增幅卻是下降最快,兩者之間存在的“剪刀差”(即投資增速減去面積銷售增速)高達31.2%,而中部、西部地區房地産投資和銷售增速的“剪刀差”分別為9.4%和19%。由於在房地産市場,越有錢人買房越早,越窮的人越面對更高的房價,這種供需雙方的“剪刀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衡量高房價對有效需求的透支程度。今後隨著自主性商品住房的推出和反腐的持續推動,可能進一步拉動供需“剪刀差”,因此未來需要重點關注東部房地産市場泡沫可能對經濟帶來的衝擊風險。

  (2)産業結構單一的省市經濟增速下跌較快,産業結構優化省市經濟走勢相對穩健。

  經濟走勢分化是今年各地區的共同特徵,而産業結構單一則是經濟走勢最弱的那些省市的共同特徵。一季度GDP跌幅不小于4個百分點的省市共有5個,分別為河北,黑龍江、雲南、甘肅和山西。其中,黑龍江、河北和山西的GDP增幅還分別以4.1%、4.2%和5.5%的水準,分列全國倒數前三名。這些省份産業結構比較單一,高耗能、高污染的基礎原材料工業佔比比較大,在環境治理、市場需求不足的情況下,替代産業沒有及時跟上,經濟容易突然失速。西部地區之所以在較大程度上呈現了“大省(市)跌幅大,小省(市)跌幅小”的變化格局,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西部排名靠前、産業結構比較單一的內蒙古、雲南等省份下跌過速所導致。

  另外,一個值得關注的省份是河北省,在東部地區它不僅經濟增長絕對水準最低,而且下跌幅度最大,主要原因就在於,在東部地區河北省不僅是産業結構最單一的省份,而且也是環保壓力最大的省份。由於在京津冀經濟圈,河北GDP佔一半左右,河北省經濟增速的快速下滑讓整個京津冀經濟圈成為東部地區的塌陷點。

  形成鮮明對照的是,産業結構較為多元化、新興産業發展較快的省市工業形勢相對較好。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保持了10%以上的省市,分別為天津、湖南、重慶、貴州、青海和新疆等6省市,毫無例外其新興産業投資和發展都較快。與此同時,中部地區的南方省份經濟形勢明顯好于北方省份,原因在於前者産業結構相對健康一些,新興産業發展形勢較好、佔比提高,部分彌補了傳統産業下滑的負面影響。以GDP唯一加速增長的省份河南為例,從産出看,一季度該省電子資訊、裝備製造、汽車及零部件、食品、現代家居、服裝服飾等六大高成長性産業增加值增長12.4%,增幅高出全省工業1.2個百分點,佔工業比重達到42.9%,同比提高1.5個百分點;從投資看,前4個月高成長性製造業投資增長21.2%,高出全省工業投資增速4.7個百分點;傳統支柱産業投資增長只有8.9%,低於全省工業投資增速7.6個百分點。

  三、下一階段區域經濟分化趨勢將略有緩解

  1、中西部和長江經濟帶東部省份將繼續從傾斜政策中受益

  長江經濟帶建設今年兩會之後才開始,未來幾個季度應當進入建設規模不斷擴張階段,對相關11省市經濟的拉動作用應當相應加強。除了長江經濟帶之外,“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即將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在5月21日亞信第四次峰會上國家主席習近平主旨發言時指出,中國將同各國一道,加快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儘早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更加深入參與區域合作進程。

  除了“二帶一路”之外,國家近期出臺的宏觀調控政策也將對西部地區經濟産生顯著的推升作用。進入二季度以來,中央出臺了一系列以投資為主導的穩增長政策。4月2日,國務院部署進一步發揮開發性金融對棚戶區改造的支援作用,確定深化鐵路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鐵路建設的政策措施;4月23日,國務院決定在基礎設施等領域推出一批鼓勵社會資本參與的項目;5月21日,國家發改委公佈了首批80個鼓勵民資投資項目,國務院部署加快推進節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建設。據測算,鐵路總投資計劃已升至8000億元規模;今年470萬套以上的棚戶區改造至少可拉動4700億元以上投資;首批80個項目初步估計總投資額在1萬億元左右,落實到今年的投資額估計在1000多億元;今年水利工程建設規模也將在4000億元以上。如此巨大的規模,絕大部分都將落實在西部地區,從而將明顯促進西部的投資與經濟增長。

  2、東部地區將從出口復蘇中有所受益

  外貿出口對東部地區經濟增長影響巨大。4月份我國外貿出口已經由上月的下降6.6%轉為了同比增長0.9%。另外,匯豐PMI指數顯示,5月新出口訂單指數從上月的48.9一舉升至52.7,不僅重返榮枯線之上,而且創2010年11月以來最高水準,顯示外需顯著走強。再加上國務院近期出臺了多項支援出口的政策,包括4月30日的國務院就支援外貿穩定增長和優化結構提出的五點要求和5月4日出臺的《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支援外貿穩定增長的若干意見》,東部地區的外貿出口應當有所好轉。

  同時,經國務院批准,2014年10個地區試點地方政府債券自發自還,其中8個為東部省市,將對相關地區投資起到一定支援作用。不過,國務院最近提出“堅持鐵腕治污、鐵規治污”,深入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將對東部地區傳統産業改造、調整與遷移形成更大的推力,在一定程度會繼續對該地區經濟增長産生抑製作用。

  四、出臺針對性措施 化解區域發展深層次矛盾

  當前,我國區域經濟分化格局在很大程度上是宏觀政策與區域戰略共同引導的結果,各地區經濟以不同速度增長恰恰將推進我國區域均衡發展。但是,針對各地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我們還必須出臺針對性措施給予化解。

  1、出臺積極扶持政策,推動東部地區率先完成由要素投入型向創新驅動型經濟發展模式轉變

  對於東部地區經濟增速的放緩,我們需要有正確的認識。由於東部地區城鎮化水準已經很高,工業化也已經到了中後期,投資速度的下降是正常的,東部屬於我國結構轉型特徵最明顯地區,也是我國經濟換擋特徵最突出的地區。因此,東部經濟發展放緩具有客觀必然性,對此不必過於擔心。

  但是,對於東部地區産業結構帶來的問題,我們卻必須給予高度重視。東部地區在傳統産業大量遷出的情況下,新興産業成長遲遲不能變成主導産業,以至於實體産業出現斷層化現象,在外需難以根本好轉的背景下,經濟增長下降具有一定長期性。再加上,東部地區産業轉移出去後,出現了明顯經濟房地産化現象,未來房地産泡沫一旦破裂,可能對東部地區造成較大衝擊。

  為此,未來東部地區必須從兩方面同時入手:一是積極落實國家相關調控政策,控制過多供給,刺激剛需,引導房地産價格理性回歸,以時間換空間,逐步化解房地産市場泡沫;二是比照先行國家成功經驗,積極推動制度創新,建立與完善有利於社會創新發展各類機制,加速推進由要素投入型向創新驅動型經濟發展模式的轉變,從而擺脫經濟下行通道,成為我國創新經濟增長極。

  2、中西部地區需要加速實現經濟結構多元化,成為推動中國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主力軍

  中西部地區各省市經濟分化明顯,但總體上經濟增長對能源原材料行業與傳統重化工業依賴性較大,這不僅不利於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而且在當前産能嚴重過剩背景下經濟調整週期會拉長。為此,中西部地區必須加速過剩産能的淘汰進程,加快傳統産業改造與升級,重點在於資源性省市的産業結構調整,加快培育産業結構的多元化,在短期經濟失速的情況下,可以考慮給予一定的支援,特別是在公共服務方面的財政支援,促進當地居民就業,並幫助這些地區居民提高職業轉換能力,以推動經濟結構多元化進程。同時,有序而較快推進土地制度與戶籍制度改革,加速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優化城鎮化佈局和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從而使西部地區成為推動中國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發展的主力軍。(執筆:高輝清、胡少維、朱敏、鄒士年)

[責任編輯: 楊麗]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