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
50歲的馬駿上周開始了新的工作之旅,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這是央行新設的一個職位。
4月上旬,馬駿向客戶發送告別郵件。在這封《離開德銀,加入央行》的郵件中,馬駿稱,正如大家已經知道的情況,他將離開工作13年之久的德銀,受邀加入央行。“以後會較少關注市場的短期波動情況,更多關注對中國宏觀經濟和金融改革更為重大的中長期事件。”馬駿表示。
在中國貨幣政策越來越受全球關注的今天,央行引入體制外智囊被認為是提高國際形象的積極之舉。
為什麼是馬駿?
有著國際視野的馬駿是吸引央行聘任的最大因素,彌補了央行一直以來在宏觀經濟預判方面國際視野的欠缺。
馬駿很低調,在各大會議和論壇中,很少看到馬駿的名字出現在嘉賓名單中。馬駿的個人故事也鮮有見諸報端。
熟悉他的德銀同事覺得,馬駿和其他經濟學家、投資銀行家“愛”聊自己的求學經歷、心路歷程不同,只有在聊起經濟學家的研究方法、研究邏輯,馬駿很來勁兒。
記者此前曾幾次採訪馬駿,他對記者的問題有問必答,細細道來,專注認真的神情很容易聯想到大學的教授。
國際視野一直為央行選拔人才的標準之一。馬駿從2000年加入德意志銀行,一待就是13年。在德意志銀行擔任首席經濟學家期間,馬駿成為一位真正“市場導向”的研究者,他所服務的對象不僅包括德銀本身,還有數百家全球最大的機構投資者。
經濟學者馬光遠就在微博上評論稱:“馬駿在宏觀經濟研究方面水準一流,是投行裏真正高水準的學者。他的加盟,可彌補央行在宏觀經濟預判方面國際視野的欠缺。”
作為外資投行的中國經濟學家,馬駿有著中國經濟學人的使命感。馬駿認為,國外一些政治家和投資者對中國的認識還很膚淺,這種情況應該得到改變。
“中國經濟的快速成長和在全球地位的迅速提升,為中國經濟學家提供了巨大的市場和國際舞臺。同時,我們也需要更多的經濟學家來讓世界更正確地了解中國,而不僅僅是靠幾份外國報紙。”馬駿曾説。
“不要礙于面子,堅持錯誤觀點”
馬駿並不在意自己的觀點被多少人引用,在説不準甚至是説錯的時候,要及時修正之前的判斷,不要礙于面子,堅持錯誤觀點。
在投行圈裏,馬駿算是極勤奮的一位經濟學家,每月報告、文章的産量都不低。碰上一些重要事件,他還會迅速在幾小時內作出點評。基金經理對馬駿的評價是——他的經濟研究不是“紙上談兵”,在投資實操方面亦有獨到的見解。
馬駿在此前接受採訪時表示,在市場中做研究,儘管有著相對更大的自由度,但對分析成果前瞻性和準確性的要求也更苛刻。市場是很現實的,沒有70%或者更高的準確率,沒人會對你的研究買賬。
馬駿並不在意自己的觀點被多少人引用,而在意是否對自己的觀點有信心。他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我沒有過分在意觀點被多少人引用,這只是你研究的副産品,而不應該是追求的本意。關鍵是你對自己的觀點(是正確的)有信心,你就應該講。”
在説不準甚至是説錯的時候,馬駿也表現得很坦然。“情況變了,就要及時修正你以前的判斷,不要礙于面子,堅持錯誤觀點。”他認為,即使預測最後沒有被實現,但作出判斷的邏輯應該是站得住腳的。
事實上,馬駿覺得,學術界討論的經濟問題中大概90%對投資是沒用的,只有10%對市場有實質影響。
判斷研究的經濟問題是否有用,馬駿的經驗是:是否是一個市場還沒有反應的新事件或者趨勢?變化對行業盈利和資産價格是否會有實質性的影響?受這些影響的行業或資産類別中是否有可投資的工具?上述幾個條件中任何一個不滿足,就是沒有用的研究,這種無用功只會浪費他和同事的時間。
最樂觀的經濟學家
馬駿認為目前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判斷過於悲觀。相對於多數其他新興市場,中國的經濟基本面要健康得多。
馬駿低調的作風並不妨礙他名聲在外,以及在民間受到推崇。自2009年起連續四年被《機構投資者》雜誌評為亞洲經濟學家第一名和中國分析師第一名。還是各大外資銀行中對中國經濟前景態度最樂觀的經濟學家之一。
就在最近,馬駿還發表研究報告稱,國際投資者將中國類比土耳其或阿根廷是錯誤的。目前國際市場對中國經濟的判斷過於悲觀。相對於多數其他新興市場,中國的經濟基本面要健康得多,中國是最不容易受到2014年美國退出量寬政策影響的新興經濟體之一。
“中國GDP的增長將延續2013年下半年的復蘇勢頭,在2014年上升至8.6%。”馬駿這樣的預測超出了市場多數人的預期。
馬駿認為,2014年是具有歷史意義的、全面啟動結構性改革的一年。雖然某些改革可能有去杠桿和抑制增長的效應,但作為最重要改革的“準入開放”應該在2014年就體現出提升增長潛力的作用。
關於金融改革,在4月版的《中國金融》雜誌中,馬駿呼籲中國地方政府提高融資透明度,將市政債(而不是傳統銀行和影子銀行借款)作為地方政府的主要融資渠道。《中國金融》雜誌是中國央行主管的一份刊物。
央行的算盤
馬駿擔任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有助於加強央行與國際接軌。
對於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這一新設立的職位,央行不願過多評價。事實上,央行引進體制外人才很少見。觀察人士認為,央行此舉旨在提升央行研究部門的國際形象。
央行研究局的職責是圍繞貨幣政策決策,對經濟增長及運作進行分析與預測;研究金融法律、法規、制度,跟蹤了解其執行情況,並跟蹤研究我國産業政策和工業、農業、財稅、外貿等部門經濟動態以及貨幣信貸、利率、匯率、金融市場等重大政策的執行情況,提出建議。
央行研究局目前由央行副行長潘功勝主管,紀志宏任局長,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一職是一種創新安排。
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宏觀分析師唐建偉稱,馬駿擔任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有助於加強與國際接軌,在國外,産學研之間的溝通是很通暢的。
觀察人士表示,馬駿出任央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是因為央行需要促進貨幣政策透明度提升、並增加貨幣政策的預期引導,因此,選擇增加這樣一個職位來加強與公眾和市場的溝通。央行需要促進貨幣政策透明度的提升,並增加貨幣政策的預期引導,所以希望增加這樣一個職位來加強與公眾和市場的溝通。
由於全球決策者和投資者對中國央行政策關注度日益加大,央行目前正試圖增強自身的研究能力。近幾年,央行逐步在增加外部專家智囊團。2010年3月,央行將貨幣政策委員會中的外部金融專家委員數量從1位增至3位。據相關條例規定,貨幣政策委員會是央行制定貨幣政策的諮詢議事機構。
在興業銀行資深分析師蔣舒看來,在利率市場化、匯率市場化的改革過程中,央行尤須加強與市場溝通。央行引入馬駿或許不是為了在多大程度上提高央行研究水準,而是利用其對市場心理加深了解,要會管理市場預期。
不過,馬駿對央行究竟會有多大的影響,還有待觀察。
■ 連結
馬駿履歷
作為改革開放以來最早一批投身經濟研究的專業學者,馬駿的資歷可謂相當傲人。
●1981年,馬駿進入復旦大學學習,先後獲得理學學士學位及管理學碩士學位。畢業後,馬駿選擇了做研究,進入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擔任研究人員。
●1992年-2000年,馬駿受聘於世界銀行和IMF,擔任經濟學家和高級經濟學家職位,為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提供經濟政策研究和諮詢。期間在1994年獲得美國喬治敦大學授予的經濟學博士學位。
●2012年7月中國經濟面臨巨大下行壓力時,國務院經濟形勢座談會上的8位經濟學家,馬駿位列其中。
●2014年1月17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中南海主持召開座談會,主題是聽取專家學者和企業界人士對《政府工作報告(徵求意見稿)》的意見和建議,馬駿是唯一受邀的外資機構研究人員。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