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主要經濟數據下週一公佈,人們的視線將再次聚焦宏觀經濟形勢。
2014年是個特殊的年份。一方面,作為改革元年,改革將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各領域各環節;另一方面,經濟增長情況不容樂觀,産能過剩、地方債務問題突出,多方預計經濟增速可能會略低於2013年。在複雜的經濟形勢下,要想既加快深化改革,短期內又要有一個可觀的增速,確實不易。但筆者認為,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兼顧增長。
改革從來都是對既有利益格局的調整,通常理解在短期會因為現有價值鏈破裂給經濟帶來下行風險。舉例來説,減少過剩産能將會削減工業增加值;削減行政支出,持續進行反腐運動,可能導致批發消費和餐飲服務需求疲軟;抑制影子借貸可能增加融資成本,抑制基礎設施和房地産項目投資。
雖然兼顧改革與增長困難很多,但它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也同時存在。這首先和當前的經濟形勢相關。國家統計局發佈的PM I在2013年12月僅有51%,比11月回落0.4個百分點;同月匯豐PM I錄得50.5,近3個月最低。作為重要的經濟先行指標,大幅走低的PM I預示著去年四季度的經濟增速會再次下滑。由於經濟增速的回落與刺激政策效力消退有關,至少在今年上半年,減速的趨勢仍會持續。這就可能帶來較大的就業壓力。據有關部門測算,2014年我國新增就業人口在1200萬人左右,當前我國每增長1個百分點的G D P,大約帶動就業150多萬人,也就是説至少需要7%以上,甚至接近8%的速度才能完全消化。
其次,改革並非不會帶來即期的增長。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對方向明、見效快的改革,屬於地方和部門可以授權操作的改革,明年和近期就可以加快推進”。這裡所謂“方向明、見效快的改革”,某種程度上可以理解成能夠快速帶來增長的改革。從近期各級政府工作會議傳出的消息來看,大體有六個方面。
第一,繼續簡政放權。2013年,國務院共取消和下放共221項行政審批事項。今年1月8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推出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三項措施。第二,“營改增”擴圍。據匯豐中國測算,2014年由營業稅改增值稅範圍擴大帶來的減稅額度大約相當於今年G D P的0.3%到0.5%。第三,通過利用更加多元化的融資渠道和提高民間資本投資比重進行投資項目融資改革,促進基礎設施投資增長。第四,通過土地改革和新型城鎮化建設釋放土地供給,增加商品房供應。第五,對環境保護更加重視,這將帶動相關投資增加。最後,通過放鬆一部分區域性銀行的準入限制,讓商業銀行鬆綁部分資産證券化,盤活現有貨幣存量,改善目前偏緊的市場流動性。
還要強調一點,所謂改革兼顧增長,就已經將二者的重要性進行了排序,改革仍然是第一位的。這就意味著,當二者發生直接衝突的時候,增長略有放緩也是可以承受的代價。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