賣房買股行,但得悠著點!
7連陽!A股的走勢幾乎讓全世界矚目。噴薄上漲的指數令兩市單日成交5000億元,成為新的常態。上週五,滬深兩市的成交額更是達到7104億元(合1158.04億美元),再度刷新歷史最高紀錄!
有分析師表示,7100億元的單日成交已經超越美股歷史上的成交量峰值。2007年7月26日,美股當日成交995億美元,約合6104.72億人民幣。而目前,美股平均日均成交量僅250億美元左右,連A股的一半都不到。
場外資金為何瘋狂涌入?
因為大家對市場的看法竟齊刷刷地一片看多,認為第九次牛市已經來臨。幾乎是轉眼之間,股市就取代了房地産,成為新的最熱投資領域。
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林採宜之所以建議賣房買股,是做了一番深刻研究的。據國泰君安計算,從2013年到2020年,中國結婚人口的對數將從1300萬對降到800萬對,在這種情況下,誰來支援剛需?林採宜建議,從大類資産配置上,可以賣掉多餘的房子買股票。
一週前,在新浪金麒麟論壇上,中歐基金董事長竇玉明也直言,想發財就投資股票。竇玉明説,全球投資最牛的人——耶魯基金投資總監大衛斯文森和巴菲特都説過類似的話:要想致富,一定要在股權上投資足夠的分量。比如,比爾·蓋茨靠買一隻股票(微軟)發財;巴菲特靠買一籃子股票發財致富。但是如果你不買股票,這輩子發財是沒戲了。
不過,賣房買股絕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民族證券財富中心總經理徐一釘告訴北京晨報記者,首先要看投資者有沒有多餘的房産?其次,要有足夠的專業背景。“幾百萬的資金最好做一下資産配置,在過去的歷史中,炒股賠掉房子的絕對不在少數。”
在謹慎看待“賣房買股”的同時,徐一釘也堅定地站在牛市一端。“當前我們正處於‘由大國走向真正強國的崛起’、實現‘中國夢’這一歷史大變革的關鍵時期。在此背景下,未來兩三年A股有望迎來新一輪歷史性機遇。”徐一釘説,包括養老金、公積金、社會保障基金、公共維修基金、企業年金、保險資金在內的可入市長期資金高達10.6萬億元。而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還有更多海外資金進入。在中長期趨勢上,各方面因素都在推動社會投資資金向股票市場集中,A股已經具備了走牛的資金條件。
■股民故事
賣房炒股?只有老股民敢幹!
故事1
王女士:絕對支援賣房炒股
“理財收益遠超房租”
王女士是賣房炒股的堅定擁躉者。早在今年上半年,王女士就打起了家裏第二套房子的主意。在她看來,無論是炒股還是買銀行理財産品,甚至是最保守的債券或是“寶”類産品,收益都遠遠超過租房收益。
“我的房子在城外,面積比較大,孩子小的時候,一家老小生活在這裡十分方便。但明年小孩就要上學了,回到城裏後這房子要麼空著、要麼出租。”王女士説,她最初的打算是把房子出租,等十幾年後,孩子上了大學,自己退休後還回這個房子養老。
但已經是資深股民的王女士夫婦對宏觀經濟、股市、房地産的走勢都極為關心。今年以來,樓市持續低迷,而下半年以來,股市卻持續走暖。王女士説,她總有一種感覺,熊了多年的股市要熬出頭了。“雖然我也不知牛市什麼時候會來,但總覺得已經很近了,股市的收益應該會不錯。”
王女士給北京晨報記者算了這樣一筆賬,自己在城外的160平方米的四居室,如果單純出租,一年租金在7萬元左右。但以目前二手房的市場行情,如果將房子出售,扣除各種稅金後凈收入至少為300萬元。
“這300萬元就是不炒股票,買三年定期存款,一年收入也超過10萬元了,遠比租金高。”王女士説,自己最近還看上了一款基金公司的高端理財産品,屬於風險最低的貨幣式基金。如果是100萬,年化收益率為7%;如果是300萬,年化收益率為7.5%。“這些都屬於無風險理財産品,300萬元用來理財,每年輕輕鬆鬆賺20萬元沒問題。”
“不過我覺得賣房炒股這事兒,只有老股民能幹得出來,而且必須是閒置的房子。”王女士説,她和愛人都是多年的老股民,對國泰君安首席經濟學家高喊的“賣房買股”絕對支援。早在上個月,他們已經把城外的這套房子委託給仲介準備出售了。
故事2
李先生:老婆死活不同意
“看著牛市幹著急”
家住皇城根腳下的老李,看著最近格外紅火的股市,又開始著急上火了。老李想把城裏的房子換到城外,面積大多了不説,還能剩下不少錢。“牛市要來了,人家説,要想發財就得炒股票。我覺得這是我這輩子最後一次機會了,但老婆死活不同意,我只能是看著幹著急。”
老李在西城區寸土寸金的西四附近,擁有一套90平方米的兩居室。“這是老婆單位分的公房,早在十多年前就賣給個人了。”老李説,即便是在二手房行情低迷的今年,這套房子的總價也從沒低過600萬元。
“90平方米的兩居,我們一家三口住著挺舒適。而且這附近出行、購物都很方便,離我老婆單位也很近。”老李説,就是因為太舒服了,這十年來的房地産市場,他幾乎從沒關心過。“余錢用來炒炒股。2007年沒少賺,當時想過再買一套房子,但城裏像我們這樣的房子太少了。後來股市下跌又吞噬了不少利潤,買房子這事兒就不了了之了。”
“2012年那會兒,我也跟同事去門頭溝看過房,那兒的環境不錯,適合養老。”老李説,像他們50歲左右的這些人,最喜歡的房子就是面積大、採光好、綠化好的養老型住宅。
“我回去就和老婆商量,把城裏的房子賣了,在城外買個大房子,還能至少剩200萬,隨便理理財,我們的養老問題就徹底解決了”,老李説。但他老婆看來看去,卻只喜歡現在住的地方,她説老了醫療才是關鍵,城外的醫療哪有城裏方便。
今年下半年以來,老李的股票賬戶又開始持續盈利了,但老婆的工作卻依舊做不通。“老婆説,股市要是真好了,賺些錢再去郊區養老。唉!誰讓咱只有這一套房子呢!”老李雖有些無奈,但對牛市行情仍充滿了期望:“接下來的日子,我只能是把現有的這百十來萬資金做好了,爭取翻一兩倍。牛市,我的養老只能靠它了!”
故事3
郝女士:買二套房再等等
“我終於成為股民了”
上週五,在滬深股市成交金額氣勢磅薄地超越7000億元的那一刻,80後的郝女士終於如願成為了一名新股民。
其實早在2007年那一輪大牛市時,郝女士就曾小試牛刀。“那會兒錢少,賺的不算多。後來老公要去證券公司工作,我就徹底把股票賬戶銷戶了。陰差陽錯,竟避開了2008年那場大跌。”郝女士説,從2008年開始,自己懷孕、生孩子,然後就徹底將股市忘了。
“現在,我老公已經不在證券公司工作了,我又可以炒股了。”但説起炒股,郝女士的老公卻不太支援。“我們手上的閒錢是準備想再買一套三居室的。”郝女士説,她的孩子明年就要上學了,她和老公都覺得,現在住的兩居室有點小了,想再買一套三居室。
“我聽和我一起的兩位炒股的全職媽媽説,牛市要是來了,誰都能賺錢。2007年我不就趕上一次嗎!”郝女士説,她最近天天跟老公商量,二套房緩緩再買,先去牛市裏趟一趟再説。
上週五,在她幾次央求下,那兩位炒股的全職媽媽終於帶著郝女士去營業部重新開了戶。但郝女士的老公卻也放下了話:只能拿出20萬,讓郝女士練練手。“老公説,他可不敢讓一個新股民拿上百萬的資金去炒股。其實我也不敢,我都不記得該怎麼炒股了。”郝女士説。記者 王潔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