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如何讓“房鬧”不再鬧?

2014-08-04 08:02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轉發 列印

   新華網瀋陽8月3日電(記者王炳坤)隨著樓市降溫,一種新現象逐漸進入公眾視野——“房鬧”。這幾天,遼寧省本溪市一開發商就被鬧了一把,由於在銷售尾盤時被質疑每平方米變相降價上千元,數百名業主打著橫幅圍堵售樓處要求返差價或退房。而在廣州、常州等地,今年以來連續發生舊業主打砸售樓處事件,原因也是所在樓盤降價了。

   “買到手的房子一旦跌價就找開發商算賬,那前些年房屋漲價時,有誰向開發商補過增值呢?”——這是很多人評判“房鬧”時的第一印象。畢竟,房屋也是商品,其價格波動由市場決定,消費者沒有理由打砸開發商。從法律層面講,業主的房子是業主的,開發商的房子是開發商的,後者調整售價與業主無關,業主無權“秋後算賬”。

   但是細細品味,“房鬧”産生可沒有那麼簡單。正如很多憤怒的業主所説:“我們花了半輩子積蓄,找親戚朋友東拼西湊,再向銀行貸來鉅款買下的房子,開發商一降價讓幾十萬甚至上百萬元的財富一夜蒸發,無論如何也難讓人接受。”

   的確,對中國人而言,房屋遠非一般消費品可以比擬。特別是最近10年房價持續高增長市場高燒不退,消費者也幾乎瘋狂。房屋不僅是居住場所,也承載著財富保值、增值的希望,脫離了普通商品的本質。

   過去10年,很多家庭正是在商品房還將漲價的“恐慌性”預期下,不惜透支財力爭相購買,由此形成了巨大的債務風險甚至是投資風險。這種風險在市場上行時被掩蓋,一旦風向扭轉,就變成了赤裸裸的現實。很多家庭承受不了,“房鬧”也就順理成章。

   如何讓“房鬧”不再鬧?儘快讓房地産業進入規範、完善的市場化軌道,才是解決良策。地方政府要從樓市一路走高的潛在推手轉變為合理市場秩序、理性消費觀念的構建者和引導者。對於消費者而言,如今的樓市降溫可謂給大家上了一堂課。樓市有風險,買房需謹慎。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