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台灣網  >  經貿  >  地産  > 正文

張玉良:樓市基本面沒有變 肯定會平穩增長

2014-03-31 08:50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列印

張玉良:樓市基本面沒有變肯定會平穩增長

  導讀:金豐投資3月18日復牌之後已經連續7個漲停,而在金豐投資背後則是綠地集團655億元借殼上市,這是A股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借殼上市。在這場資本盛宴中,綠地董事長張玉良引入的有限合夥機製成為關注焦點,而綠地整體上市之後,綠地也將和萬科直接競爭行業第一。張玉良是如何導演了這場資本盛宴的?有限合夥制又是怎麼回事?綠地能不能成為房企新老大?張玉良對近期不斷爆出降價資訊的樓市又是如何看的?近日,北京青年報記者採訪了堪稱眼下股市和樓市最熱人物張玉良。

  借殼上市員工持股成為焦點

  此次綠地的整體上市方案中,最大亮點是管理層如何用最低成本實現對員工持股的控制,最終既能滿足上市要求,又能夠保證持股員工的權益。

  在綠地集團的持股結構中,除了代表上海國資的上海地産和上海城投,其中最搶眼的是持有綠地集團28.83%股份的上海格林蘭,這一公司就是綠地員工持股平臺,其中包括張玉良在內的股份。“綠地80%的管理層都持有公司股份,這是綠地人員穩固的一大原因。”張玉良告訴記者。

  如果按照資産置入方案,員工持股對應著188億元的資産價值。此次綠地整體上市,將在綠地集團內部培養出一批千萬富翁。歷史資料顯示,綠地集團早在1997年3月就設立了職工持股會,當時後者持有集團18.88%的股份。在此次重組之前,職工持股會成員達到982人,但股權分散成為制約綠地A股上市的一大難題。

  如何解決股權分散問題,符合資産重組的要求。張玉良提出設立上海格林蘭投資,這是為規範職工持股會而專門設立的有限合夥企業。此後在公開的文件中,綠地集團管理層43人出資10萬元設立格林蘭投資,通過一系列複雜的“有限合夥人”安排,綠地管理層以極其微小的代價代持了3759.74萬元的綠地員工持股權。通過這一操作,格林蘭投資最終控制了28.83%的綠地股份。

  説到這一財務安排,張玉良很高興地拿著股權結構圖給記者講解,“我們通過這個方法,能夠最大程度地代表員工持股人的利益,因為這些人是由員工持股會選出來的。如果持股人代表不能代表大家利益,他就會被選下去,這麼多人監督一個人,才能保證效果。”據記者了解,張玉良的持股市值也會超過14億元,這一水準遠超萬科王石、鬱亮等人。

  綠地會不會取代萬科做行業老大

  綠地整體上市,對整個行業最直接的影響是,最終誰是老大將會公開競爭。在上市之前,綠地和萬科的比較還是建立在推測之上。因為萬科是上市公司,萬科的銷售數據更為透明,而綠地未完成上市,其銷售數據只是部分公開。但此番上市完成,誰才是真正行業的老大將立即呈現。

  從股本來看,綠地上市之後,股本約118億股,而萬科為110億股。如果按照目前的股價推算,綠地市值約1230億元,萬科只有880億元。2013年,行業老大萬科完成銷售1709億元,而綠地完成1625億元。但在2014年的銷售目標上,綠地公司的野心更大,綠地定下房産銷售2400億元,而萬科為2000億元。

  “萬科是我們的好朋友,在行業中我們尊敬萬科,我和鬱亮(萬科總裁)每年都會有好幾次交流。”面對不斷被提及的萬科,綠地集團董事長很是客氣。但老大之爭已經難免,張玉良向記者表示,綠地今年房地産板塊預計銷售額超過2400億元,明年或超過3000億元。其中海外收入今年會達到200億元,明年會達到300億。“數字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競爭能力的體現。”

  兩地上市超低融資成本

  此次綠地上市,有股民質疑,綠地如此大規模的整體上市,會從股市抽血,更擔心綠地會從股市融資。對此,綠地董事長張玉良告訴北青報記者,綠地只上市不融資。

  張玉良向記者表示,相對於國內其他一些房企,綠地上市晚了一些。“這有兩個原因,第一是綠地早早實現了混合所有制,機制已經搞活了,有較強的內部競爭力,所以當時對上市不太迫切。另一個原因是,綠地不差錢,所以也導致了在A股上市步伐較慢。”

  收穫內地A股和香港紅籌股雙平臺後,張玉良坦言綠地融資方面非常便利,“不差錢”。他指出,綠地母公司是混合所有制,而且今年全球化能力更強,很容易受到資本市場的青睞,跟只在國內做的企業,完全是兩個配置資源的能力。“在香港市場,3.5%的資金成本,想要多少都行,這就是優勢所在。”本版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繫我們Q&A

關於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繫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路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台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