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萬科在北京的每個項目都會留一棟樓不賣,自持起來做社區養老。預計這樣的項目最早將在2015年面世。”萬科集團執行副總裁、北京萬科總經理毛大慶近日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稱。
毛大慶透露,北京萬科針對自己二十多個已入住小區老齡人口做了認真翔實的調查、了解這一特殊客戶群體的實際需求之後,認為解決養老保障的基點應放在社區,形成一種全新的社區養老模式,即社區全齡化養老體系系統工程。
養老業務再探索
實際上,這並不是萬科第一次嘗試養老地産的運營。早在2010年,位於北京房山區的萬科幸福匯項目便是其在社區養老領域的一次探索。根據當時的項目規劃,其中老年公寓總體量大約在146套,並採取租售並舉的方式。毛大慶表示該項目將在今年8月份正式推向市場。
而去年,萬科集團在杭州良渚文化村試點的高端養老地産隨園嘉樹開盤便售罄,但萬科總裁鬱亮卻並不滿意,並表示這是一個失敗的試點,“我們本來是作為一個試點,市場反映還不錯,但是有一點出乎意料,買的都不是老人,都是為自己10年後養老準備的。房子是賣出去了,但養老業務試點工作並沒有像預期一樣開展起來。”
顯然,萬科對於租售並舉或出售使用權的方式來運營養老地産進而獲利並不滿意,因此才有了萬科在北京進行的自持式社區養老的探索。
維持盈利
據萬科方面介紹,近些年北京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劇,60歲以上老年人口比例高達19.4%,遠遠高於10%的國際老齡化標準,,而且“421”家庭模式下,老年人空巢化趨勢明顯,“少子老齡化”的嚴峻態勢使北京市老年人的醫療保健、生活照料等問題十分突出。
對此,毛大慶表示,北京萬科將本著就近原則,在全市新建小區有部分有條件的在建小區內,根據小區的建設規模及人口規模持有一至若干幢包括住宅、商業樓棟在內的資源,主動放棄傳統的快速銷售、快速回款運作模式,而是站在服務小區,使社會整體福利最大化的角度,將這一部分開發商的自有資産用作服務於本小區的養老設施。
至於社區養老業務的定價,毛大慶稱既不會高端也不會低端,而是根據項目小區居住人群的情況來定。
此外,毛大慶表示,他們探索的社區全齡化養老業務一定要維持盈利,因為作為一項産業,沒有純公益的經營模式。而鬱亮此前也坦言,目前養老行業裏面不少是公益模式,並未看重商業模式,但萬科不可能走到慈善養老領域去。
[責任編輯: 林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