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王再現的背後,也暴露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地方對待實體經濟的認識,並沒有上升到新的高度,或者説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
實際情況卻是多數地方仍將實體經濟當作負擔,只願救火,不願防患
繼4日北京新地王以後,僅僅隔了一天,上海、蘇州、杭州三地的新地王也出現了。其中,上海新地王總價達到驚人的217.7億元,不僅創了上海土地出讓史的紀錄,在全國土地出讓史上,也僅次於廣州亞運城地塊。
新地王再現,立即引起了社會各方面的廣泛關注。很多人都在追問,是不是房價又將進入新一輪快速上漲通道了?筆者認為,以此來推斷房價走勢,可能理由尚不夠充足。但是,地王再現背後的一些原因,卻值得認真關注。
首先,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資本對經濟前景樂觀。眾所週知,在經歷了今年前幾個月經濟持續下行之後,從8月份開始,經濟出現了比較明顯的回暖跡象,不僅作為宏觀經濟走勢先行指數之一的PMI重新回到了枯榮線以上,而且外貿、投資、消費等其他重要經濟數據也出現了企穩向好的現象,外資機構也從此前的唱空中國經濟開始看好中國經濟,並有多家外資機構上調了對中國經濟增長的預期。在這樣的情況下,開發企業重拾對房地産市場的熱情,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北京、上海兩地的地王,拿地者都是香港公司。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境外資本對中國經濟前景的看好。
其二,它是地方政府有意向外釋放的信號。雖然在一系列穩定經濟增長措施的作用下,經濟開始向好的方向發展。但是,對地方來説,中小企業、小微企業的運作狀況並沒有明顯改變,如果再沒有房地産市場做支撐,要想使經濟數據明顯好轉,難度很大。因此,地方政府迫切需要通過新地王再現,向外釋放信號,給購買者産生房地産市場已經回暖的感覺,從而在“買漲不買落”心理的支配下,重拾買房熱情,推動房地産市場儘快走出低迷,從而為地方經濟數據的“向好”提供強有力的保證。
再者,就是地方政府完全被房價所綁架了。在持續10多年陶醉於房價的快速上漲、土地財政帶來的政績快感的情況下,指望一次調控,就將地方政府的房價和土地財政情節打消掉,是不現實的。一方面,目前的實體經濟發展還不足以扮靚地方的經濟發展數據,不足以讓地方政府獲得政績滿足感。因此,重操房地産“舊業”,是完全可以想到的;另一方面,這些年來,地方的絕大多數城市建設項目、政績工程,都是依靠房價上漲和土地財政實施的。離開房價和土地財政,地方政府不可能在短時間內想到其他籌集建設資金的辦法。更直接地説,地方政府已經完全被房價和土地財政綁架了。更何況,保障房建設等也需要大量資金。在這樣的情況下,將最容易吸引開發商、最具商業價值的地塊推出,以此來獲得更多的土地出讓收入,也就成了地方政府的“殺手锏”,地王再現,也就很好理解了。
當然,地王再現的背後,也暴露出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那就是地方對待實體經濟的認識,並沒有上升到新的高度,或者説並沒有得到根本性的轉變。因為,如果地方政府已經充分認識到實體經濟的重要,就應當將發展的重點轉向如何支援實體經濟方面,就應當想方設法改善實體經濟的發展環境,如融資、稅收、行政審批等。實際情況卻是多數地方仍將實體經濟當作負擔,只願救火,不願防患,只願揚湯止沸,不願釜底抽薪。實體經濟發展過程中很多需要政府幫助解決的具體問題,地方政府並不願意去做。這是比地王再現更讓人擔心、更讓人難以理解的一個問題。
從總體上講,地王再現,有一些客觀原因,但更多的是主觀原因所致,是地方政府迄今沒有理清發展思路、擺正發展位置的表現。在房地産市場已經完全放開的情況下,地王可以出現,但不能以這樣的方式、這樣的狀態出現。
據財政部相關負責人透露,地方債審計結果可能會于10月份公佈,而相關專家則認為,地方債的規模有可能非常驚人。這也意味著,迫使地方政府創造地王的環境壓力十分巨大。如何改變這樣的格局,需要有關方面認真研究和思考。
[責任編輯: 雍紫薇]